三日后,裴耀卿讓楊參軍來書院告訴李泌,圣人下旨,說是趙大生性醇厚孝順,雖是入室竊盜,然一念之錯,尚有情可原,故而免了趙大的處罰,放回家中伺候老母。
另處罰里長張篤厚一千錢,交給趙大給老母治病……
玄宗還說,張篤厚不厚道,趙大借錢救母,做為鄉(xiāng)鄰里長本就有愛護鄉(xiāng)民之責(zé),然而他卻不肯救急,有失大唐民風(fēng)淳樸之風(fēng)氣。
抓獲趙大后,又不把趙大因何竊盜如實告知,更是可惡。所以,里長他也做不成了,先自行去長安縣衙領(lǐng)五十鞭子再說。
楊參軍說完后,問道:“小先生,可有話讓我?guī)Ыo裴府尹?”
李泌也沒想到竟然是這個結(jié)果,到底是有人挨了打。聽到楊參軍問他,就說道:“有勞楊參軍了,你就對他說,李泌謝過他了。”
楊參軍走后,李泌想著趙大一事已經(jīng)了結(jié),該告訴趙吉一聲,也好讓他和家人放心。
都說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趙吉家倒是挺關(guān)心住在鄉(xiāng)下的窮親戚的,可他們雖有心卻力不足,再加上路遠,平時也就沒什么往來。趙大出事后,還是府衙的人告訴趙吉的家人的。
趙吉得知趙大已經(jīng)放回家中去了后,對著李泌就深深鞠了一躬。
李泌讓他回去好好上課,還說“只有自己有能力了,才能幫助那些想幫助的人。這就是修身齊家平天下的道理”。
趙吉道:“我定然好好讀書,將來做個有能力的人,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李泌很滿意,對他說了聲“去吧”。
趙吉走了后,李泌看著杜甫說道:“老杜,圣人免了趙大的刑罰,你說以后那些審案的官員,會不會以此為例,再遇到此事時,也放過那些有理由盜竊的人。”
杜甫脫口而出,“那是自然。”
李泌搖搖頭,說道:“定然不會。”
杜甫一愣,說道:“怎么會,那圣旨上……”
“那圣旨上并沒有說從此以后修改律法,把那些初次盜竊的與慣犯要分別處置。”
杜甫這才想起來,李泌借那個神人的嘴說事,最終目的是為了修改律法,把偶爾起意盜竊的人和那些慣偷區(qū)分開來,處以不同的處罰。
現(xiàn)在看來,李泌只是救了趙大,真正的目的卻沒有達到。
“你那夢也不是那么管用啊。”杜甫嘆息著說道。
李泌撇撇嘴,心說玄宗這次下旨處置趙大一案,其實是告訴天下人,我可以偶爾發(fā)一次善心,卻不會次次發(fā)善心。
你們想打著救母,或者是別的什么理由盜竊,最終還要被鞭笞一頓。
律法沒改,那些審案的官員就不會放過后來的趙大們。
次次上奏,請圣人定奪,你以為皇帝沒事干,每天就等著發(fā)善心嗎?
這大唐的官員不缺那些阿諛奉承的,也不缺那些耿直的。可他們都不會拿同樣的事叨擾皇帝。
因為他們都知道,赦免權(quán)在皇帝手里,偶爾用一次,體現(xiàn)的是皇帝的仁慈。用多了,則后患無窮,失去了律法存在的意義。
“裴耀卿說的對啊,圣人重律法。只一個趙大還不足以讓他下決心修改律法。”
“小先生,你還在為趙大一事發(fā)愁嗎?”
李泌看著杜甫,問道:“大唐大嗎?”
杜甫想也沒想的說道:“大。”
“大唐像趙大這樣的人多嗎?”
“多------嗎?”
“老杜,答案要自己去找,那樣你才會相信這個答案。”
“小先生的意思是------”
“人家疾苦,世間百態(tài),在這書院中只能窺見一斑。大唐之大,東至大海,西至大漠,南北之間,數(sh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