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泌看來,沒有什么事情不是一頓畢羅解決不了的。
如果不行,那就兩頓。
李泌帶著三位身心俱傷的大佬去了后院的飯廳。在李泌看來,此時吃一頓是最好的時機。
何以療傷,唯有畢羅。且還必須是自己阿娘親手做的。
四人圍坐在一張矮幾旁,一人拿著一只畢羅唏唏噓噓的吃著。李泌和李嗣業都是兩只手端著那只臉盤子那么大的畢羅,王忠嗣和郭子儀則是單手拿著,咬一口后便放回到面前的盤子里。
“好吃嗎?我請我阿娘特意做的。”李泌邊吃邊說道。
“好吃是好吃,就是滋味好像淡了些。”王忠嗣含糊不清的說道。
“淡嗎?”李泌看向郭子儀。
郭子儀咂咂嘴,說道:“是比往常的淡了些。”
李泌又看向李嗣業。李嗣業吃的正急,看到李泌看他,就趕緊咽下嘴里的畢羅。
他剛想說什么,就聽李泌說道:“算了,你不用說了,反正咸淡你不會計較的。”
李嗣業一聽,又埋頭吃了起來。
李泌站起身來,朝后廚走去。阿奴正在后廚里吃飯,看到李泌進來了,她就趕忙想站起來。李泌擺手示意她繼續吃,然后就走到放調料的地方。
李泌揭開一個罐子,看到里面是些花花綠綠的東西,便嘟囔了一句“香料”,然后蓋上蓋子,又揭開下一個……
最后,他打開一個陶罐后,看到了他想找的東西。不過,這東西看上去也太熟悉了。
李泌從陶罐里捏出一點那東西,放在掌心里抹了抹,然后聞了聞,最后捏起一點放進了嘴里……
咸的,是鹽。
不但是鹽,還是精鹽。
“阿奴,家里做飯一直用這鹽嗎?”
阿奴雖在吃飯,可一直在看著他。聽到李泌問她,便說道:“先前并沒有這鹽,只是數月前坊市里有人賣才買的。大娘子看到此鹽干凈如雪,用著也方便,便買了來用了。”
“貴嗎?”
“大娘子說,并不比原先那粗鹽貴許多。”
李泌點了點頭,端著那只陶罐走了。
第二天,李泌帶著李嗣業出現在東市。
東市有二百多個行當,數千店鋪,所以每日里這里都是人來人往的,好不熱鬧。
李嗣業帶著李泌在東市里三轉兩轉,最后找到了那家店鋪。
李泌去阿娘買鹽的那家店鋪問過,知道他們賣的精鹽就是這家店鋪的伙計送去的。
“李嗣業,去里坊送鹽的那伙計這里有一顆黑痣,找他甚是容易。你去找他的時候,只悄悄說要買鹽,千萬不要嚇著他。”李泌指著自己的眉頭那里說道。
“小先生,若是他送去的鹽是從此處偷的,定然不會把店鋪的名字告訴里坊那人。”李嗣業看著那家店鋪說道。
“你說的有道理,可事情怪就怪在這里。”
李泌搖搖頭,也是一副想不通的樣子。
“小先生,廢這腦子做啥?我把他叫來一問便知。”
“客氣些,莫嚇著他。”
李嗣業的客氣,就是拎著那人的衣領,把他拎到了李泌面前。
“這人不等我說完,竟然轉身就跑。”
李泌看了店鋪那里一眼,發現并無異常,就問道:“你是在哪里看到他是?”
李嗣業隨手一指,說道:“喏,就是那里,他正在店鋪外面四處張望,我一眼就看到了他。”
“你跑什么?”李泌問道。
那人看著李泌,沒有回答。
“小先生問你話呢。”李嗣業拍了他一下。
“小先生?你們不是來討債的?”那人看著李泌,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