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覺得明日朝會上,裴耀卿要說服的人不是皇帝,而是那些大臣們。
那些大臣每次遇到關中糧食歉收,都會隨著玄宗去往東都洛陽求食。按說他們離開長安的家,去往洛陽一住便是少則半年,長則一年的時間,怎么說也算是一件辛苦事。現在知道裴耀卿有辦法解決此事,他們應該支持才是。
可李泌覺得并非如此。東都洛陽和西都長安之間隔著數百里路,可氣候和物產便是天壤之別。洛陽更靠近物產豐盛的江淮地區,也從沒有缺糧之患。先前武后為帝時,就有常住洛陽不再回長安的想法。
洛陽牡丹聞名天下,一座沉浸在牡丹花香中的城池,更讓這些大唐高官們留戀。
那些大臣們喜歡洛陽,不僅僅那里只有國色天香的牡丹花,也因為有“生于蘇杭,葬于邙山”的那個說法。
所以,那些官員中,有很多人在洛陽有宅子,想著以后退休后就來此養老。死了后就順便葬在邙山這塊風水寶地上,以護佑子孫后代更為興旺發達。
出于這些想法,那些在洛陽有宅子的大臣,并不介意隨著玄宗去東都求食,想反,能名言正順的在東都住這么些日子,正是他們求之不得的。
若是裴耀卿說的這個計劃得以實施,那么,他們想再在東都住那么久,幾乎是不可能的。大唐官員每天也是要上班的,上班也是要點卯的,缺勤就會有御史找到頭上來。
李泌還覺得,反對這個計劃最堅決的,恐怕還是那些在洛陽宅子里養著二房三房,甚至四房的那些官員。
遇到雨水不調的年景,正是這些官員與他們的如夫人們最為幸福的時光。裴耀卿此舉,怕是要壞了他們的好事。
這些事,玄宗會不知道嗎?李泌覺得他肯定知道,畢竟都是公開的事情,玄宗怎么會不知道呢。
可他讓裴耀卿大朝會時當場朝儀,這就耐人琢磨了。是玄宗不想得罪那些大臣,還是玄宗另有想法,這就要看明日朝會過后的定儀。現在要做的,就是助裴耀卿一臂之力。
隨后,李泌讓李嗣業去找吳道子。還告訴他如果找不到吳道子就找他的弟子,能找到幾個就找幾個。見到他們后就說京兆府尹有請,他們就會來此。
接著,李泌讓裴府的下人去書院,把王維、顏真卿和許遠幾個人接來。安排完后,李泌拿起裴耀卿寫的奏表看了起來……
不能不說裴耀卿這奏表寫的……太詳細了。李泌看過幾篇后,心里也說不出是什么滋味。
裴耀卿寫的很好,可他忘了這是陳述一個很花錢、且得罪人的計劃,只靠那些干巴巴的話,肯定不能讓朝廷拿出錢來。
李泌放下奏表,然后拿起桌上的筆,在一張空白紙上寫道,“萬年大計,自今日始。”
如此,便將這份奏表的格調定了下來。
等李嗣業帶著吳道子的幾名弟子,還有顏真卿等人到來時,裴耀卿已經沐浴梳洗完畢。
在李泌的要求下,他換上了那領緋紅色的官服,手里還拿著只有上朝面圣時才會用上的笏板。
說實話,裴耀卿身材板正,個子也高,穿戴整齊后,很有大唐高官的氣勢。大唐開科取士,考核的第一項不是才學,而是品貌,長的歪瓜裂棗的肯定做不了官。
等顏真卿等人進到偌大的書房里,看到裴耀卿如此莊重的穿著,傲然站立于書房正中,心里就有些吃驚。
這裴府尹是要進宮面圣嗎?
那些人正這么想著的時候,就看見李泌笑嘻嘻的在朝他們招手。
“請各位來此,是想讓大家辛苦一下,我們模擬一下朝會時的情景……”
等李泌說完后,這些人既好奇又有些擔心,可隱然又有些期待。于是,他們都一臉熱切的看著李泌,等著看他如何模擬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