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惠妃心里,玄宗所有的孩子加在一起,也不如她這個清兒。
不是嗎?你看他們坐在一起時,自家兒子就猶如鶴立雞群,相比那些胡亂嚷嚷著的皇子,自家的清兒怎么看怎么招人喜愛。
“尋個王妃?”正在看歌舞的玄宗轉頭問道。
“是啊,清兒也不小了,該是給他尋個王妃了。”武惠妃笑吟吟的說道。
玄宗又看向跳舞的那些人,說道:“我看這女子就很好,不如------”
不等他說完,武惠妃就嗔怪道:“三郎,我說的是真的,并不是開玩笑。”
“朕沒開玩笑啊!你看那女子,技壓群芳,模樣出眾,旁邊那些女子和她比,都顯得沒顏色了。”
玄宗說的沒錯,武惠妃看向跳舞的那些女子時,一眼就發現玄宗說的是誰了。
武惠妃看了那女子一會,心說這模樣和身段那是沒的說了,就是不知道這女子是哪家的。想著,她轉臉看向李清坐著的那處,發現李清正呆呆的看著那女子。
嗯,就是她了。武惠妃在心里說道。
武惠妃并非是一時心血來潮就看中了這女子,也不是因為自己的寶貝兒子著迷似的盯著那女子看。在她心里,這模樣和自家兒子的想法,都比不上家望。
所謂家望,就是出身門第。武惠妃出身武氏一族,自覺家族里出了武瞾這種人中龍鳳,凡事都覺得這武氏是除了李氏外,就是大唐最為顯貴的名門望族。
可事實是,武氏越來越蕭條,弄到現在,連個像樣的當家人也沒有。
唉,往日輝煌不現,倒要自己這個女子來撐起武氏一族。好在自己此時得寵,有圣人罩著,武氏還不至于被人看不起。
就在武惠妃感慨萬千的時候,高力士已經湊到玄宗耳邊,輕聲說道:“老奴已是問過了,此女子姓楊------”
后面的話,武惠妃沒有聽到。不過,既然已經知道這女子姓楊就行了。
楊氏中最為有名的就是弘農楊氏,最為顯赫之時,前朝的皇族就是這楊家的人。
想著今日自家的女兒嫁給了楊家的后人,若是自家兒子再娶一位楊家的后人,武惠妃便笑了出來。
“愛妃,這女子是楊氏后人------”玄宗又在她旁邊說道。
武惠妃更是高興了,原想著這楊姓女子即使不是正宗的楊氏后人,自己也要想辦法讓她變成楊氏后人。現在皇帝告訴她這女子確實是楊氏后人,那么,這樁婚事便妥了。
“清兒,我總算是給你尋了一位合意的王妃。”
武惠妃看向還在癡癡看著那女子跳舞的李清,暗暗在心里說道。
正在翩翩起舞的這女子對這一切渾然不知。今日看她的人太多太多了,她除了偷眼看了那位皇帝幾眼,再就是看到了一位模樣俊朗,也是正在看著自己的郎君一眼。
有一起來的姊妹說,那位是壽王,今日結婚的那位公主就是這壽王的阿姊。于是,這女子便又多看了壽王一眼------
這一眼,正好和李清的視線相對。
所以,三年后,當已經改名叫做李瑁的李清坐在書院的茶室里,對李泌說起自己和楊玉環的初遇時,李泌腦子里頓時冒出來的就是這樣一句歌詞,“只因在人群里多看了你一眼”。
不過,這是后話,現在的李清,正沉浸在對美好日子的向往里。
李清,玄宗第十八子。幼時便入寧王府,寧王妃待他如己出。十多歲時回到宮中,因待人接物有禮有節,玄宗便封他為壽王,并搖領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使。
開元二十三年,李清改名李瑁,加封開府儀同三司。
也是這一年冬天的一個早晨,一行人匆匆出了宮門,沿著大街小巷走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