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隴右節度使管轄的境內,有一處叫做積石軍的地方。
這地方好??!雖然也處于青藏高原上,可因為山巒遮擋,再加上清澈明亮的黃河水從雪山上下來后流經這里,這地方就有了四季分明的氣候,也有了大片大片肥沃的土地。
因為海拔低一些,這里常年種的是小麥。這處地方是大唐軍隊的屯田地,常年有唐軍將士駐防,這些小麥也是大唐的屯田百姓和唐軍將士種的。
可也僅僅是種而已,等到豐收的時候,這些小麥歸誰還說不定呢。
因為自打吐蕃人發現這里的小麥后,此處就成了他們垂涎三尺的目標。前些年,只要小麥到了成熟季節,吐蕃人就出動大量人馬來搶。
唐軍在此駐防的將士并不多,發現吐蕃人來搶小麥后接連出戰過幾次,可結果都是以失敗告終。
眼看著一年的收成就這樣被吐蕃人搶走了,唐軍將士和屯田百姓都是心痛不已。特別是那些大唐將士們,更是生出一股恥辱感。
最可氣的是,就是大唐和吐蕃結盟修好的那幾年,吐蕃人也照常來搶收小麥。
這件事鬧的隴右駐軍很頭疼。因為每到了麥子成熟的時候,隴右節度使就要派出大量將士去保護小麥。
這樣一來,其它的駐防地兵力就會空虛,吐蕃人就會趁機襲擊那些兵力空虛的地方。而不抽出兵力去保護小麥,吐蕃人則去搶收莊稼。
積石軍位置突出,利于吐蕃人襲擊,卻不利于唐軍防守。就這樣,吐蕃人搶麥子幾乎是連年得手。
得意之下,吐蕃人給積石軍屯田地起了個名字,叫做“吐蕃麥莊”,把那里當成自家的糧食基地了。
這“吐蕃麥莊”的名字極具侮辱性,不管是大唐什么人聽了,都是氣的不得了。
吐蕃人如此囂張跋扈,大唐將士自然不能忍。于是,每一任節度使上任,都想著把積石軍那里吐蕃搶麥子的事情解決掉。
張小敬去了隴右軍中后,因為他在禁軍中就有官職,所以,他一到那里,當時的節度使就委任他為巡官,帶兵去積石軍看護莊稼。
在去積石軍的路上,張小敬就在心里琢磨著怎么能消滅來搶麥子的吐蕃人。
想來想去,張小敬覺得自己帶的這一千人馬,再加上積石軍那里屯田的一千多人,肯定不是吐蕃人的對手。
張小敬早已得知,吐蕃人來搶麥子,每次來的都是五千人以上的騎兵。張小敬也知道,每年到了此時,吐蕃的騎兵就會一股一股的出現在大唐的邊界上,擾亂大唐的防御,讓唐軍不能隨意調動。
自己帶的這一千人馬,已是節度使能抽出來的最大兵力了。果然,到了積石軍以后,那里的屯田官員看到張小敬帶來的這一千人馬,頓時就冷臉子了。
“張巡官是來此應付差事的嗎?只帶這點人馬,看來今年的麥子又保不住了?!?
屯田官不敢埋怨節度使,就把怨氣發在了張小敬身上。張小敬初來乍到,也就顧不得屯田官員的冷嘲熱諷,而是帶著人趕往積石軍防線。
到了那里一看,張小敬明白了,就是自己再帶一千人來,也無法擋住吐蕃騎兵。
這里地勢開闊,利于騎兵沖鋒,不利于唐軍防守。
張小敬走到一處高地上,看到唐軍防線后面,就是大片大片金色的麥田。風吹過去,麥浪起伏,甚是壯闊,張小敬心中也是驚嘆不已。
再看遠處,高高的山峰之巔,竟然有白雪。這時候,張小敬想起李泌的話來了,“那里美的可以透進骨子里”。
小先生說的對啊,此時此刻,我方知大唐有多大有多美。張小敬站在風中,慢慢閉上眼睛,想感受一番李泌說的高原寧靜。
可一名手下突然喊道:“吐蕃人的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