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輕此賊,無望臣言,則冀社稷復安,逆胡敗覆,臣之所愿畢矣!”
縱然是邊令誠這種下三濫的人,看了帛書上寫的這些話以后,也是有些動容。
不過,看到帛書上的這些話,邊令誠也突然意識到,封常清早已經知道今日之事。不然,他怎么會寫出“臣死之后”這樣的話。
邊令誠想的沒錯,封常清確實已經知道今日之事。朝中有人給他示警的時候,他就想到了早晚會有這么一天。
但是,封常清壓根就沒有想著反抗。他不想落個擁兵自重,違抗詔令的罪名。當年,他從書院帶走的那些書,他并沒有讀完。即使讀了幾本,也并沒有讀透徹。
所以,他腦子里的那些愚忠思想還沒有清除掉。最重要的是,他是大唐的官員,大唐的官員沒有抗旨不尊的。
當然,安祿山那種不算,他壓根就沒把大唐放在眼里。
“我死后,監軍務必將此奏表上奏陛下。如此,某家方可瞑目。”
就這樣,朔方、范陽、平盧三鎮節度使封常清,用自己懷中那把短刀自盡了。
李嗣業得到消息的時候,正帶著一些士卒加固潼關城墻。聽到封常清的侍衛說,封常清已經奉詔自盡,李嗣業險些一頭栽下城墻去。
“死了?”李嗣業不相信似的問道。
報信的侍衛含淚點頭。
李嗣業火了,將手里的一塊石頭扔下城墻,回手就拿起來自己那把佩刀。
報信的侍衛急忙喊道:“李將軍息怒,監軍知道將軍兇悍,故而在封將軍死前,要求封將軍給他配備一百陌刀手,以保護他安全?!?
一百陌刀手。這邊令誠也是狡猾,逼死了封常清,還讓封常清安排人保護他,真是比那個偷羊賊還該死。
想罷,李嗣業咬牙切齒的高聲喊道:“封將軍曾說過,邊令誠誣告將軍和我貪污軍費,倒賣物資,畏死懼戰。我就問你們,我二人可做過此事?”
與李嗣業一起加固城墻的這些士卒,大多都是安西軍的士卒。封常清和李嗣業是什么樣的人,他們心里明白。
聽李嗣業這么一喊,他們就齊聲喊道:“封將軍死的冤枉,封將軍死的冤枉……”
李嗣業揮手,士卒們停止喊叫,李嗣業說道:“爾等繼續筑城,不可松懈。”
說完,李嗣業便拎著佩刀向城墻下走去……
已是深冬季節,北風蕭蕭,雜草亂飛。李嗣業走過兵營,走過點兵場,直走到封常清自盡的那間屋子外面后,才停下腳步。
那里,封常清的尸身已經被抬到屋外,就放在一張破草席子上。李嗣業看到后,噗通一聲就跪在了地上,隨后眼淚便流了下來……
只見他朝著尸身磕了三個頭,然后便站了起來,朝著那間屋子喊道:“監軍、監軍何在?”
此時邊令誠確實就躲在那間屋子里。除了他之外,里面還有二三十名陌刀手。
不是一百陌刀手嗎?怎么只有二三十人了?
封常清確實命人調來了一百陌刀手,還下命令說,“務必保護監軍周全”。
可他們看到封常清自盡后,先是驚訝不已,隨后看到李嗣業殺氣騰騰的來了,便猜著這位監軍下一個想殺的人一定是李嗣業。
于是,就在李嗣業跪拜封常清的時候,他們已是跑了一大半。沒走的這些,那是離邊令誠太近,被邊令誠厲聲命令留了下來。
現在李嗣業在外面喊邊令誠,這些人就朝后躲著,躲著躲著就把邊令誠擠到前面來了。那些陌刀手把他擠到前面來還不算完,最后竟然把他擠到屋子外面去了。
面對一臉憤怒的李嗣業,邊令誠哆嗦著雙手,捧著那道詔書說道:“詔書在此,李嗣業當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