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東南河谷平原,這個地方又冷又濕。
一開始大家都很不適應,海娜每天給武士釋放元能,治療他們的寒癥。
羲恒每天帶著人跑上跑下測量地勢,等到把周邊的地勢繪制出來,就開始招集周邊的原住民幫忙建房子。
付給原住民的酬勞只有兩樣東西,要么是糧食,就么就是去海娜的元能圈里站一會兒。
南邊天氣濕冷,流行病種類非常多。
這個地方活下去就不容易,更何況學習。
看著一群像原始人一樣的勞工,譚微無法想象這是一個還有空間站的科技時代。
建了幾間住的房子,之后就是建實驗室,實驗室需要的面積非常大,他們這邊需要勞工的消息也在周邊傳了出去,知道這里能找到吃的,越來越多的人涌入這片平原。
不到半年,一個初具規模的小鎮出現。
外面熱火朝天的忙碌,譚微和羲恒的身家見底。
“實驗室已經建成,收購一些種子,開始試種一批。”
剛開始種植,譚微不敢動用紫鴿元尊給的種子。
她們向當地人購買,什么能吃,產量高就種什么。
因為他們現在建的實驗室,還是最簡單版的防懼風的石屋,放了幾個燈炮照明,做出溫室效應。
第一次試種的是喜陰喜溫蘑菇,這東西成長速度快,一兩個月就能看到成效。
蘑菇是長得不錯,可是,她們用來提高亮度的水力、風力發電出了問題。
這里的流水不穩定,一會漲水,水力過猛,把他們建的基礎設施都沖壞了。
一會又出現干旱,沒水怎么發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羲恒只能按照譚微的思路,大力發展風力發電。
平原的風非常大,剛開始時,總是把建設的發電風葉連桿一起吹斷。
材料經過再三改良,再上譚微的陣法才好一點。只是,這樣做的成本太高了。
剛開始兩三年,他們過得非常狼狽。
直到水力發電的技術研究成熟,一個大型水電站建成,他們的能源供應才穩定下來。
有了電,給實驗室照明,他們的室內溫室栽培進入正軌。
同一時間,羲恒帶著格物院出來的幾位助手,把大棚種植擴張到周邊。
無數個風葉在大棚上方轉動,為大棚里的植物光線。
譚微看見時機成熟,拿出來自太空有副射的種子,試著種植。
奇形怪狀,肚大如牛的瓜果,讓人看著就覺得害怕,譚微和羲恒一樣樣的測試,希望能培育出適合普通人食用的東西。
經過20多年的發展,碩城已經成為鼎鼎大名的產糧名城。
碩城的街道上都是風葉發電的路燈,能見度低到一定程度,路燈自動亮起。
路燈下那是一盆盆的菌棒、盆載糧食等作物,整齊排放在街道的兩旁。
追鳳帶著幾個手下,偷偷地進入碩城考察,看到這樣一副場景,手下人忍不住連連驚嘆。
“這是大包頭?這么大一棵就放在路邊,也不怕被人偷了。”
看見吞口水的隊友,其中一個鄙視道“碩城到處都是大包頭,吃不完用來喂畜生,誰會偷。”
“看來碩城比傳言的還要富裕。”
追鳳帶著手下在碩城到處轉悠,譚微忙著應付來自四面八方的使者,所以,并沒有注意到他們。
“您也知道,我們碩城什么都不缺,就缺空間站這一塊的發展了。”
七星元女只有到空間站才能再次提高實力,現在的碩城不缺糧,譚微自然要盡力補上這塊短板。
跟來使討價還價,譚微拿出大量糧食,終于獲得一個名額。
這個名額是她的第一步,以后發展如何,全靠這一步棋子的推動,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