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每個小孩子都曾經渴望快速長大。可是每個小孩子盼望長大的原因不一樣。有人說,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而有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所治愈。
童年的幸與不幸,是生命的完整之所必須存在的。童年是每一個人內心最初的記憶,童年是每個人對于這個世界最初的認知。
——————————
——————————
如今,張森仍然清晰的記得那時候的場景,12歲以前的張森每一天都盼望著能夠12歲生日的到來。12歲是六年級畢業的年歲,是邁入初中的年紀??墒?,對于張森來說,卻未曾想過這些,起碼,如今的張森回憶起來,自己不曾懂得為什么是12歲,不是16歲,也不是18歲。
依稀記得是9,10歲的時候,這種感覺是最強烈的,9,10歲的張森極度渴望長大,張森如今也不記得是什么課原因,可能是因為想要擁有自己決定事情的權利吧,可能是不想再被當做小孩子的原因吧,人們總是覺得小孩子不懂,小孩子沒有什么主觀意識。
可是,真正回憶起來的時候,張森突然回憶起來了,那時候是第一次有了一個家庭危機的意識。
那是某個晚上,張森因為睡前喝多了水,突然醒來,聽到了隔壁房間父母吵架的聲音,那個時候,張森第一次意識到了人前人后的不同,或許是因為張森是個心大的孩子,從未意識到父母之間的矛盾,又或者從來沒有在意過這些。但是那個晚上,父母對對方說出了這世間最惡毒的話語,張森嚇得不敢喘氣,卻沒有多悲傷的情感,終于聽到母親說“我們離婚吧”,張森突然就哭了出來,大叫說“爸爸媽媽不要離婚!”,這時候,隔壁突然安靜了下來,只聽到媽媽輕微的說了一句“你在外面有個弟弟”。后來隔壁再沒有聲音,張森終于哭累睡去。第二天一切如舊,張森偷偷問母親,母親卻再不承認,只說是氣話,哪來的弟弟。
這份記憶,張森好像埋藏了起來。這么多年從未想起,好像從未記得。
張森,有個親弟弟。
張森如今突然想起,只覺得心中頓時一沉,壓抑的很,這份突然的回憶,解答了張森那時瘋狂想長大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害怕被拋棄掉,怕不被選擇,所以想自己長大免去這種尷尬吧。至少,張森到現在為止,從來不曾去考驗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分量。人心中那份趨利避害的本性,張森一直以為自己足夠勇敢,原來是將這份膽怯久久的埋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