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提前?”
徐睿瞇眼,覺得這操作有點熟悉。仔細一想。
哦豁,這不是段云云的招數嗎?
故技重施?
段云云陰陽術法聞名地球,文柔婉慕名而來,拜師學藝?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這題我做過!
跟考前押題的感覺一毛一樣。
徐睿絲毫不慌。
開玩笑。唱歌又不是跑步,你先發歌又如何?難不成還能氣喘吁吁?
發歌越早,并不意味著成績越好。
徐睿并不在意,而高千凝……
她已經不是不在意了,她是直接瞪著眼,死盯著舒欣,高聲道“就這?”
就這就這?
“不止!”
舒欣斬釘截鐵。
“這可不僅僅是提前時間來針對你。文柔婉提前了,夾在你和莊藝之間發歌,目的就是在莊藝之后,進一步擠占路人盤(非粉絲、普通人聽歌數量),讓你的新歌沒有那么大的優勢?!?
舒欣對目前的形勢,分析的很清楚。
簡單來看音樂的受眾。人數保持穩定,聽歌時間也基本恒定。同時段新歌的爆火,會抓走大量聽眾的收聽時間。
一塊蛋糕就那么大,一首歌爆火,能分近一半的利益,那么剩下的歌曲,就只能在大佬吃剩的殘羹里廝殺了。
“歌壇三玉,就你們三個人?,F在擠在發歌,要么就是一人占大頭,其他人吃剩飯,要么就是平均下來,誰也干不過誰。”
舒欣頓了頓,補了一句“但是前者可能性很高。”
這句很關鍵。
因為歌曲的爭霸就是如此。再好的歌曲撞在一起,也能靠著受眾與數據排行分出好壞。
三玉時期,可以說是國內樂壇衰敗開始。多位實力唱將隱退,歌王歌后風采不再。流量當道成為不爭的事實,高千凝就是那個時期的“產物”。
大量“小范圍爆火”、實則是粉絲自嗨的“三棲明星”唱作涌現,導致了樂壇的頹敗。
唱歌成了跳板,誰出道都喊那么一嗓子,然后就走流量路線——演戲、綜藝、樂曲三頭渣,不斷變著法子圈粉絲的錢。
這是國內流量的玩法。
三玉時期,算是女歌手轉變的緩沖期。三個顏值、實力兼備的女歌手,成了舊時代的落幕。
莊藝和文柔婉現在是網評的一線女歌手,前者地位更穩。只要你搜華國音樂的“女歌手”排行,就能在前二十里找到她兩的名字。
至于其他平臺,搜出來的大多是網絡歌手。
三玉之二是一線,而高千凝現在還在二線劃水,可見……
不是公司太差,也不是高千凝的配置太爛,而是她太劃水了。
三人中長得最好看,出道曲也是三人中成績最好的。18年出道就爆火,摁著文柔婉和莊藝在地上捶。
結果莫名其妙封筆,自己拒絕寫歌,偶爾發個病,就算有資源也無法完全利用,才導致成了現在這個模樣。
徐睿在邊上聽著舒欣講,瞬間就懂了。
原來舒欣這是在變著法子告訴高千凝。
你只是個二線,18年的輝煌已經不在了,貿然跟兩個一線對線,是要被吊打的。
徐睿想到這,也有些擔憂。
但是高千凝完全不在意,直接問道“你想讓我怎么做?”
“刷數據!”
舒欣臉不紅心不跳,淡定的心里甚至還能放一部《貞子》。
徐睿挑眉“刷數據很正常,但是要刷多少?”
“刷到跟對方持平就好了?!?
“不刷。”高千凝拒絕。
“千凝,這可不是兒戲。萬一被超太多,臉面就沒了?!笔嫘篮苁羌鼻?。
溫文在一邊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