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觀二十一年,皇三子劉昀親率五千騎南赴,屯糧募兵,阻南詔土蠻于城下。永觀二十二年,已練兵兩萬人。
永觀二十三年,三月,昀兵臨南詔首都大和城前,大破南詔軍,呼聲震野,斬敵萬余級,南詔余部逃走,甲兵服物遺棄于路……
昀修復邛崍關及諸城柵,又筑城于與南詔之間的各要地,使南詔失去再戰的勇氣。
永觀二十三年,五月,南詔王細牟羅退位,幼子羅迦異繼位。隨即上書,愿歸附我朝,請求入京朝貢。
劉昀早就已經上書了回京的請求,圣上也給了批復。結果這邊剛卸任了云南太守,也和京里來的官員交接了手里的兵權,那邊羅迦異突然整了這么大個幺蛾子。
說要入京朝貢。就南詔這個偏僻之壤,有什么好朝貢的?
但是沒辦法,自己只好暫緩回京的進程。得等著處理完南詔的事情,處理完羅迦異入京的事情才能重新啟程。畢竟和羅迦異打交道,還是只有自己最熟悉。
話說得好聽,什么為了瞻仰天顏啊,不過就是為了圖點兒賞賜罷了。劉昀心里對此怨念頗深,這一路山高路遠的,又耽誤了行程,怕是趕不上卿卿的及笄了。
每次有這種,周邊的小國或者小部族來朝,我朝都會回贈大量的禮物和賞賜,以示天朝上國,禮儀之邦的氣度。
更別說這種舉族歸附的了。可以想見羅迦異來日回到南詔,定是滿載而歸,賺得盆滿缽滿,借著我朝強有力的支持,王位也可以迅速坐穩了。
也算是一箭雙雕了。
不過,還是要想一想以后的事情。不能就這樣不負責任地走了,南詔未來如何還是要考慮清楚。即便是現在說的再好,羅迦異也畢竟是僚人。
思慮萬全是必須的。
劉昀嘛,定是要回京的。以后除非是替天子巡狩,或者再次平叛,不然是沒有什么機會再回來這里了。
而且,這里以后將成為我朝名副其實的領土。所以云南不可能永遠屯積大量的兵馬,時刻防備著南詔再次反叛。
可若是一旦有個力有不逮,局勢又確實有可能反復。這怎么辦呢?
所以劉昀申請回京的時候,附了另一份折子。上面詳細地寫了,對南詔未來的規劃。在劉昀的藍圖里,未來我朝需要大力發展邊陲,開發蠻荒。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修路。
若是交通便利了,那么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會更加方便。若是能早日融為一體,那么這反叛的根子也就除了。若是有一天,大家相處的親如一家人,你難道會對你的至親拔出利刃嗎?
還有另外一點就是,若是真的有那么一天,在交通方便的情況下,還可以由朝廷直接空降將帥,然后從周邊地區抽調兵馬,可以迅速投入戰場。
這對南詔問題的防范,也是極有利的。劉昀能想這么多,也算是有心了。皇帝接到折子,龍顏大悅。
沒想到這個兒子,真的做到了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