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之前,滄林關的斥候就帶回了一個情報,滄林關外的草原部落有大量遷徙的情況。
這讓與蠻族作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的滄林關主將彭宣非常重視,一般情況下妹妹一個部落都有自己的放牧范圍,不會輕易越界,除非他們想激起爭斗。
滄林關外的水草比較豐茂,大大小小生活著七八個部落。
其中有兩個中型部落的規(guī)模比較大,每個部落內大概有五六千人,控弦之士兩千多。
剩下的都是一兩千人的小型部落,也能湊出幾百騎兵。
如果說那四五個小型部落的遷移還算正常,那么那兩個中型部落的遷徙就絕對不正常。
彭宣從軍二十年,他很清楚出現(xiàn)這種情況他每隔幾年都要見識一次。
今年,他又遇到了這種情況。
“立刻派斥候進入草原偵查,偵查范圍擴大到一百五十里。”
“是。”
滄林關前的部落遷移走了,一定會有新的部落遷移過來。
這些遷徙過來“新部落”與普通部落不同,沒有老弱,全部都是弓馬嫻熟的蠻族戰(zhàn)士。
他們將作為蠻族南下的先鋒,為后續(xù)的蠻族大軍掃平障礙。
他們的任務還包括封鎖滄林關,等待蠻族大軍到達之后立刻破關。
彭宣要在蠻族的先鋒到達之前派出足夠的斥候找到他們。
如果可能的話,他還要給這群不知死活的蠻族一個迎頭痛擊。
但是很快,他的計劃擱淺了。
“為什么?秦王為什么要下這個命令。”
彭宣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臉色陰沉的嚇人,仿佛能滴出水來。
他對面是一個身穿灰色長袍的讀書人,有著一對八字胡的中年讀書人。
他輕輕地吹了吹手中的茶水,喝下之后輕描淡寫的對彭宣說道“秦王做決定的時候還需要征詢彭將軍的意見嗎?
秦王知道彭將軍鎮(zhèn)守滄林關多年,對蠻族很了解,但是這一次,滄林關需要配合其他地方的行動,所以,彭將軍,接令吧!”
說著,中年儒士的語氣突然強硬起來,最后三個字“接令吧”更是壓的彭宣有些喘不過氣來。
不是害怕,是憤怒。
彭宣對秦王阻止他出關阻擊蠻族先鋒的命令憤怒到了極點。
但是他更生氣的是自己還只能聽令,因為他看到的不僅僅是秦王的命令,還有順王的手令。
“命秦王主持東北四郡一切軍事行動。”
雖然只是一份手令,但是彭宣不得不聽令。
于是蠻族先鋒們發(fā)現(xiàn)他們的行動異常順利,在驅散滄林關的斥候后,竟然沒有爆發(fā)一次戰(zhàn)斗。
蠻族先鋒的統(tǒng)領也是彭宣的老朋友了,銀狼部落首領帖木布赫。
草原蠻族多以圖騰和地名為部落名稱。
其中以圖騰為名的主要以狼、鷹、熊、虎、雕為名,其中金狼、金鷹。金雕為王族之名,不可隨意取。
以地名為部落名的主要是占據(jù)了水草豐茂之地亦或沿河游牧的部落,其中鄂齊河與大雪山分別為蠻族圣河與圣地,不可隨意取名。
銀狼部落,只遜于金狼部落的部落,一直都是蠻族南下的主力部落。
這一次帖木布赫召集了九千名精銳騎兵,準備參加這次南下入侵。
他自己更是帶著無簽名鐵騎充當南下的先鋒,在主力南下之前來到了滄林關前。
然后他就看到了一個防守嚴密的滄林關,上面一根根長矛就像一片樹林長在關墻上,矛頭反射出來的陽光刺痛著蠻族騎兵的眼睛。
看到這樣的的滄林關在帖木布赫的預見中,但是他沒有想到會如此輕松的看到這樣的滄林關。
每一次蠻族選擇從滄林關方向南下的時候,在看到滄林關之前都要和關內的順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