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族攻破滄林關的消息很快就在滄羊郡中流傳開,然后暴風一般擴散到其他三郡。
三羊鎮距離滄林關不過六百里,以蠻族騎兵的速度,算上攻城拔寨的時間,半個月內也很有可能打到這里。
知道這個消息的人都慌了。
三羊鎮的順國百姓開始提前向山里遷移。
最重要當然還是轉移糧食,米缸里已經見底的糧食是他們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進山吧,山里有野菜,有樹葉,有草根,怎么著都比呆在家里活著的希望大?!?
“快去快去,我在家里守著,如果蠻族真的來了,我就去山里找你們?!?
“不要隨便下山,這個月就在山上呆著,聽到沒有!”
……
聰明一些的百姓已經開始轉移家人和家里的重要物品(雖然都是一些不值錢的東西)。
破家值萬貫,就算都是在別人眼里不值錢的東西,這些百姓也要全部帶齊。
所以相比于草原蠻族,中州的夏族人更不喜歡遷徙。
安土重遷是大多數農耕民族的特性。
不過在生存面前,他們不得不選擇離開自己的家。
好在三羊山的距離不遠,而且蠻族離開后就能回來,不算是拋家舍業,遠奔萬里之外,所以才會有那么多人選擇上山。
當然也有一些人不相信蠻族能夠打過來,他們自然也就不會向山上遷移。
而且他們中的有些人還會對那些上山的人抱以嘲笑。
“一群傻子,蠻族能不能打到這里還不一定呢,居然紛紛跑上山,山上是那么好待的嗎?”
山里確實不一個容易生活的地方,否則大家為什么還要生活在山外?
不過此時,只要能活著,還有什么可挑剔的。
……
在三羊鎮,鎮長絕對算是一個聰明人,在順國,鎮長可不算是一個官職。
順國之前甚至沒有“鎮”這個行政單位。
像東方的齊國和南方的楚國,這兩個國家是沒有順國這種“鎮”的。
齊國的鎮是一個軍事官職,鎮長,即總兵官,多在沿海和北部邊境一帶設置。
而楚國連“鎮長”這個官職名稱都是不存在的。
順國建立之后,順王重新規劃行政區域和官職,從而設立了鎮和鎮長的存在。
近百年來,鎮長一職都是有該地的士紳和世家族長擔任。
順國的世家力量比較薄弱,但是對縣以下的基層影響力還是不小的。
三羊鎮的上一任鎮長也是來自鎮里的一個士紳家族,直到現任鎮長上任。
與他的前任不同,這任鎮長是先成為了鎮長,然后成為了士紳。
而不是像他的前任們一樣,是從士紳變成鎮長。
由此可見,鎮長是一位既有智慧又有手段的能人。
他知道蠻族一定會進攻到三羊鎮,所以正在全力準備應對蠻族入侵。
他認為自己能夠爭取到最大支持的地方就是羊角村,所以他此時正走在前往羊角村的路上。
為什么他不去滄水縣尋求支援呢?
因為他知道即便去了,也不會得到任何援助。
縣城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根本沒有余力支援三羊鎮。
而且鎮長看的很明白,這場戰爭太不正常,戰爭爆發是肯定的,但爆發之后一切都是那么不正常。
蠻族不正常,順國的軍隊也不正常,甚至他感覺自己的上級,滄水縣縣令,都有些不正常。
所以一切還要靠自己,最多再給自己找一個正常可靠的合作者。
他給自己選擇的合作者就是羊角村楊家。
他當上三羊鎮的鎮長已經好幾年了,到現在才知道鎮里居然還有這樣一個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