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夜出城去了城外的別院,想必是怕楊遠臨時把他叫回去。
楊遠回來之后,立刻成為了一個勤奮的郡尉,每天都在簽署公文,閱讀文件。
通過手下匯報的公文和黑翼交上來的情報,楊遠對滄羊郡的情況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了解。
不過文字看的再多楊遠對滄羊郡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紙面上,想要了解的更透徹,留在郡尉府是不行的,甚至留在滄羊城都是不行的。
所以剛剛回來沒幾天的郡尉大人這一次又要離開郡城。
“楊猛,跟我出去一趟。”
楊遠這次出行只叫上了一支近衛隊,滄羊城的盜匪大部分已經被神衛軍剿滅,斥候營早就撤出了圍剿山賊的行列,只有霍青還經常帶著騎兵營清掃各縣,現在普通百姓也能夠安全的行走在滄羊郡的路上。
這大大增加了滄羊郡各縣的商業交流,恢復往日的繁榮指日可待。
而且楊遠還修正了商稅,減輕了中小型商號的負擔,大大增加了商號的數量。
順國原本的商稅很高,很多貨物的稅率到達了十稅一,因為順國本就不支持百姓經商,八成的商號背后都有著世家或者官府的支持。
那還不是這些人想交多少就交多少,而那些數量不多的私人商號要承受的稅款簡直多的嚇人。
而且更過分的是每過一個縣都有可能被收一次稅,所以這些商號根本無法繼續擴張,除了本地,他們就沒有了支持,光是收稅就能讓他們破產。
經過楊遠的修正之后,稅率大大降低,從最高的十稅一變成了最低三十稅一,這已經讓那些商號欣喜若狂。
而且楊遠還強調,不管這些貨物來自哪里,只要經過滄羊城或者在滄羊城售賣,一律只準收一次稅,由郡守府派下去的稅務官收取。
沒錯,我們可敬的郡守劉志大人又為楊遠背鍋了。
沒辦法,誰讓楊遠只是一個郡尉,收稅這種事情根本不是他權力范圍。
不過也不是完全無關,在郡守大人的“強烈”的要求下,郡尉府成立了一支護稅隊。
誰敢不澆水,或是破壞滄羊郡的稅法,護稅隊就會讓他們知道什么叫做的力量。
楊遠沒有針對那些背后有人的商號,一視同仁就足夠了。
即便如此,滄羊郡第一季度的收的商稅也比過去一年還要多。
由此可知這些商號到底逃了多少稅。
不過楊遠倒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兒,他已經派黑翼秘密收集證據,這些可都是秋后算賬的理由。
多么可愛的商號!
簡直就是一座座移動的寶庫,你們快快賺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