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一個與他合作國家,楊遠給了代王更多的選擇,他們如果真心合作,以后代國雖然可能不復存在,但代王和大臣們都能得到安排。
代王可以當一個閑散王爺,代國的大臣們可以繼續做他們的官(需要經過考核),不想做官也可以做個富家翁。
楊遠治下不會發生讓他們無法安穩過日子的情況。
代國百姓也能過上更安穩、富強的生活。
這應該是最好的結果。
當然他們更可能選擇一個不是那么好的決定,畢竟在中州上國家被滅的國君一般而言都不會有好下場。
官吏可能活下來,但王室子弟一般都不會有好下場。
楊遠就想要打破這個慣例,否則幾十個王室得需要花多少精力和時間才能全部搞定!
鞏義這次沒有帶著全部神衛軍來到代國,但是帶了一個營總共五百人的精銳士兵。
他們將作為代隊的教頭,將代軍改造成一支有戰斗力有紀律有斗志的強大部隊。
首先要改造就是駐扎在代國王都的禁軍。
雖然名稱有些不同,但是駐扎在王都的軍隊一般要強于外面的軍隊,邊軍除外。
但和很多小國一樣,代國并沒有成建制的邊軍,全國只有兩支軍隊。
一支駐扎在王都,另一支駐扎在距離王都不遠的青牛關。
駐扎在王都的軍隊一共有三萬人,駐扎在青牛關的軍隊有四萬人。
整個代國只有七萬人,其中有一半只能被鞏義認定為從軍,比民夫的戰斗力強,但是連民兵都打不過。
趙龍鞏老大是不是認為我們民團的戰斗力很差?
民團建立的基礎就是四千民夫,后來經受了訓練之后成為了民兵。
直到現在,民團依舊沒有朝廷承認的番號。
鞏義肯定不會用代國的輔兵與滄羊郡民團作比較,就算是代國禁軍都不一定能打得過民團,這樣的比較毫無意義。
總兵力七萬人,如果全部按照民團的要求選拔,能夠選出一萬五千精兵就是最多的了。
不過鞏義并沒有要求的這么嚴格,他計劃將代軍的數量縮減至四萬,如果后勤能跟得上,縮減成三萬是更理想的數量。
為什么后勤供給越充分,剩下的士兵數量反而越少呢?
一支精兵每日消耗的物資是同樣數量的雜兵的三倍以上。
五日一操和一日一操消耗的糧食能一樣嗎?
越是精悍的士兵吃的越多,裝備損耗也越嚴重,但他們的戰斗力也遠遠強于雜牌軍。
代王寧和丞相趙丕接到鞏義的建議后,心中懷疑他是不是在故意削弱代國的實力。
尤其以大將軍趙平反應最激烈。
“陰謀!一切都是陰謀!大王,這一定是他們早就謀劃好的,我們不能千萬不能上當!”
趙平一臉激動的表情,急迫的說道。
七萬變三萬,他這個大將軍一下子變成了右將軍,自動降官,誰都不樂意啊!
趙丕此時反而更加冷靜一些,他生怕代王在趙平的慫恿下與黑翼翻臉,到時候受難還是代國百姓。
他和趙平在歡迎鞏義的宴會上見過他帶來的五百神衛軍,雖然只是見了一面,但他們都知道這是一支戰斗力遠超代國任何一支軍隊的軍隊。
當時他們知道這群士兵會是代軍的教官之后,心里非常高興。
強將手下無弱兵,厲害的教官手里應該也不會有太差的學生。
怎知現在鞏義的第一個提議就是削減兵力!
趙丕心里肯定也在懷疑這個提議是不是一個陰謀,但不管如何,現在都不是與他們鬧翻的時候。
“大王,不如我們先讓他們展示一下精兵的戰力,并且保證能夠將我們的士兵訓練成精兵,這樣應該能夠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