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義的保證讓趙丕懸著的一顆心稍稍放下來一點,但是他不會把一國之希望寄托在一個人身上,尤其還是一個外人。
雖然他直到現在表露出的態度都是在為代王的強大而努力。
趙丕心里非常清楚,代國沒有宋國那么強的國力,雖然敵人也沒有宋國的強,但還是足夠要了代國的命。
代國要拼命了!
代國只有拼盡全力才有可能從接下來的戰爭中生存下來。
整個代國只有不到兩百萬人,三個想要入侵代國的國家加在一起少說有八百萬人。
雖然很多時候人多不代表著國力就強,參考某個南大陸國家,但人多肯定意味著更大的戰爭潛力。
只要上層人不低頭,他們就會源源不斷的向戰場上送士兵,這些人一開始可能只是炮灰,但是只要能夠從幾場戰斗中活下來,他們就會成為精銳的老兵。
圍攻代國的三個國家如果下定決心要滅掉代國,他們肯定會選擇用這種辦法。
而代國無力反擊。
就算把全國的青壯都送上戰場,也不可能耗得過三個國家。
趙丕只希望鞏義練得新軍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最好能夠三個國家想用這種辦法之前擊敗一個國家。
兩個敵人總比三個敵人更容易對付。
三個國家沒有給代國更多的時間準備。
三國使團給代國下達了最后通牒,七天之內,必須恢復代國原來的國策,停止對無辜國民的侵害!
代王“讓他們滾回去,代國的事情輪不到他們管!”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代王驅逐了三國使團,這也恰好符合三個國家的心意。
他們正好找不到更好的借口干涉代國的事情,現在借口不就來了嗎?
雖然這個理由也沒有什么正當性,但借口這種東西,有就夠了。
三隊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時間就來到了代國邊境。
要說他們之前沒有做好入侵代國的準備,連王都里的乞丐都不信!
鞏義的速度也很快,三隊開拔之前他已經帶領代國新軍離開王都,前往西方邊境。
這里是代國與北云國邊境線,北云國的的三萬大軍已經駐扎在這里,隨時可能進入代國境內。
算上原本駐守邊境的軍隊,鞏義一共可以調動一萬八千人,其中新軍一萬,邊境守軍五千,還有三千人是代國西部諸縣的縣兵,戰斗力較弱。
而北云國的三萬大軍可是他們精心準備的精銳軍隊,還不知道與代國新軍比誰弱誰強,但肯定比代國的五千邊境守軍和三千縣兵強,強很多!
但是鞏義并不擔心自己會輸,就算代國新軍會輸,但他鞏義不會輸,神衛軍不會輸。
有主公作為后盾,鞏義有什么害怕的,這都能輸那就是他鞏義無能!
到達邊境之后,鞏義便開始計劃著新軍的第一次戰斗。
他沒想過要動那五千守軍和三千縣兵,他們只要守好邊城即可,真正的戰斗還得看新軍!
“你們的任務就是偵查北云隊的動向,有任何異動都要回報!”
“是。”
楊遠喜歡在戰前收集好情報再行動。
這個習慣也影響了他手下的將領。
就算最不喜歡動腦子的莽將,也會想辦法或培養或招攬幾個厲害的斥候隊長,到時候將情報工作交給他們,主將依舊只負責帶軍沖鋒。
神衛軍和民團眾將不擔心自己會敗,但他們贏得不漂亮會被楊遠指責。
楊遠對手下士兵的性命非常看重,不可避免的犧牲沒有辦法,但是可以避免的犧牲,所有將軍在制定行動計劃時都要做好考慮。
怎么樣才能不必要的損失降到最低是每個神衛軍和民團的將軍和軍官要思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