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一個個工業小組相繼成立。
在冷兵器方面,有鐵匠鋪鐵匠大師指導下,潛龍寨的冶煉水平提升非常迅速,不僅產量大增,而且質量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同時鍛造技術也在不停的更新換代,現在潛龍寨每天能夠打造三千把百煉鋼刀,兩千矛頭和五千箭頭。
如果在戰爭狀態,潛龍寨還能調整其他生產線,將產量在提高一倍。
和平時期就沒有這個必要了,神衛軍和名團都換裝完之后,只需要保證適量的儲備即可,中州上沒有那么大的軍火市場。
潛龍寨生產的兵器只賣給了宋國和代國,還都是半賣半送,根本不符合這些兵器的價值。
當然賣給宋國和代國的兵器并不是潛龍寨最好的兵器,只是和三大霸主國家主流軍團的武器相當。
除了武器之外,滄羊郡的其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工業的發展給滄羊郡百姓帶來更多更廉價的商品,精良便宜的鐵器讓百姓們能夠開墾更多的農田,制作更多的工具,多了不少賺錢的方法。
滄羊城周圍的工業區大多是與民生有關的工廠,例如餅干、罐頭、紡織、釀酒等,其中有楊遠新建的工廠,也有中州原本就有的產業,但用上了新的生產方式和生產辦法。
也正是因為有些工廠,滄羊郡百姓的冬天能用上蜂窩煤取暖,不用去山上砍伐樹木。
還能偶爾賣一些新鮮的零食給家里的孩子解解饞。
很多人也因為這些工廠多了一條謀生之路,逐漸過上了好日子。
最關鍵的還是這些工場能賺錢,不僅能給郡尉府賺錢,還能給滄羊郡世家賺錢。
沒錯,楊遠為了安撫滄羊郡內的世家,或者說想辦法從他們手里得到更多的土地,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將地主變成工場主,然后制定一個相對保護工人的規則,確保滄羊郡不至于出現羊吃人的現象。
工業上發展很快,農業發展也不慢,除了原來的農田已經全部恢復了耕種,還多了三十萬畝新開墾的農業。
水利網更是完成了大半,每個鎮幾乎都有水渠與滄水相連,加上郡尉府召集老農總結的種植經驗和優良種子,滄羊郡現在一年的糧食產量足夠養活兩百萬人一年的食用。
但滄羊郡才有多少人,幾十萬而已。
如果不是有工匠們修建的幾處大型糧倉,如何保存多出來的糧食就是一個讓郡尉府很頭痛的問題。
楊遠興辦這么多食物加工廠,包括餅干、罐頭、蛋糕、面粉廠、米粉廠等等,不僅僅是為了補充軍資和賺錢,也是為了消耗滄羊郡越來越多的物產。
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尋找市場就會成為關鍵問題。
否則滄羊郡的發展很快就會停滯,那肯定不是楊遠和滄羊郡所有受益者想要看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