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戰場上的局勢有自己的判斷。
不同性格的將領在面對相同的戰局時會有不同的反應。
牛星心中也有他的想法,只是他不用向其他將領一樣說出來。
他只是想通過這次討論讓手下的將領們心里有了準備,戰場上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他也可能下任何命令。
希望你們到時候都能理解!
不理解他們也要執行,只是效率肯定要受影響。
主觀能動性這東西說起來玄乎,但對一個人和一支軍隊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最終,營帳里的爭論結束了。
誰也沒能說服誰。
這才是正常的,能夠成為最少指揮千人的將領,他們的心志都很堅定。
想要用語言在這種混亂的爭論中說服他們很難。
是非常難!
好在牛星也沒有奢望他們能夠得出一個統一的結論。
他還是最終的決策者。
“行了,我看你們也說的差不多了,我也聽到了你們的想法,今天就先到這里吧。
進攻的事情明天再說,今天晚上做好叛軍偷營的準備,不要再出現不必要的傷亡!”
眾將退出營帳,只剩牛星一人坐在帥帳中低頭沉思。
“這一仗應該怎么打?”
牛星打了半輩子的仗,感覺對戰場也有了自己的感悟。
就算以后再也不上戰場,直接退休,也能寫一本合格的兵書,為順國培養下一代將領做貢獻。
但楊遠的出現打破了牛星對戰場的認知。
他想不明白為什么能有人帶著數千人在山林中如此迅速的穿梭。
你的戰士都是猴子變的嗎?
你們的糧草又是如何轉運的?
鎧甲,兵械,這些東西又是如何運輸的?
還有斷劍山莊的叛軍,你們是用什么辦法在廣大的山林中設置了那么多陷阱?
用這么短的時間將斷劍山莊打造成一座堡壘的?
牛星想不明白。
所以他對這場戰爭的結果產生了比較悲觀的預測。
當一軍統帥都對戰爭結果摻了悲觀的預測,那就說明這場戰爭的勝利正在逐漸走遠。
牛星并非不能接受失敗,勝敗乃兵家常事的道理不用別人教他。
但他不喜歡戰敗,戰敗就意味著有許許多多的戰士丟掉性命。
這場戰爭中已經有太多戰士死亡了。
“唉!我還是怕了啊!”
第二天,牛星派了八千人暗中離開大營,去向自然不用多說了。
“加緊對斷劍山莊的進攻,不要讓他們有精力去攔截張信。”
“是,將軍。”
……
另外一邊,駐守糧道的官軍還能堅持。
在楊遠的騷擾下頑強地守衛著糧道的安全。
但有人先挨不住了。
他們就是寧泰郡三巨頭。
這段時間他們三個人的心情就像那打水的木桶七上八下。
援軍不來,心情跌入谷底。
援軍來了,波折上升。
援軍又傷亡殆盡,直線下降……
老天爺,誰能救救我們,太折磨了!
sritsrit
sritsr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