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在正面擊敗叛軍,不想給他們任何抓住破綻的機會。
朝廷統治這片土地已經一百多年,雖然沒有讓百姓過上大同的日子,但也沒有讓他們承受更多的災難。
不管叛軍占據了多少郡,只要他能夠擊敗叛軍的主力,那些被占領的郡縣很快就會回歸朝廷的統治。
只是不知道朝廷有沒有準備更多的官員,被叛軍占據的郡縣中的官員不管做什么選擇都不可能再任用了。
除非他們能夠證明自己的忠誠。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對一些人來說也不是很難。
“那已經不是我要想的事情,還是先想辦法消滅叛軍主力!”
郝道宗非常明白自己的職責,除了平叛,他不應該關注任何事情。
安陽城。
趙龍終于走進了府衙,這里是安陽縣的縣衙,也是城主府。
這說明安陽縣的縣令不僅是朝廷人名的官員,還是順王冊封的貴族。
雖然順國基本上已經全面施行郡縣制,但仍不可避免的受到中州普遍存在的分封制的影響。
世家大族被打壓下去,光憑順王扶持起來的官僚集團的力量是不足以對抗世家的。
因為世家與官僚天生就有著緊密的聯系。
除非順王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培養出數量龐大的官員,最起碼能夠滿足整個順國的運轉。
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證這些培養出來的官員不會與世家勾結。
畢竟只要是人就會有弱點,這些世家最擅長的就是抓住人的弱點,然后拽著他們一起墮落!
應該說是合流更準確一些,大部分世家并不會立即做出惡劣的事情,細水長流。
順王不得不利用另外一批人的力量來填補、平衡世家留下來的力量。
跟隨順太祖一起打天下的那幫兄弟就是最好的人選。
所以他們都成了與國同休的勛貴。
相比苦讀數年才能有機會走上仕途的讀書人,這些勛貴子弟的要高不少,但不代表他們沒有才能。
安陽縣的縣令就是勛貴子弟的代表之一。
勛貴雖然絕大部分都是武將,但也不是不能當文官,在一些比較特殊的地方,勛貴中的精英更適合做主官。
允文允武,還有家族支持,有他們在,能讓朝廷省很多事。
安陽縣令做的就非常好。
他的存在給神衛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在神衛軍正在席卷整個順國北方的情況下,安陽縣憑三縣之力抵擋住了神衛軍的攻勢。
后來趙龍親自帶人進攻安陽縣才一鼓而下,破除了這個障礙。
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趙龍一點也沒有輕視已經戰死的安陽縣令。
“他是一名值得尊敬的對手,厚葬吧!”
所謂厚葬也不過是有一副棺材,不必和普通士兵一樣葬在一起。
這對一名將軍來說已經足夠了,但對一名勛貴子弟而言無疑是非常簡陋的。
不知道已經躺進棺材的安陽縣令有沒有一些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