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肥遁莊園。肥遁,出自《周易注疏》,是退隱的意思吧?快馬趕來宣旨的太監偉霖抬頭望了一眼眼前府邸的名稱,心底不由嗤笑一聲這些文臣還是改不了自命高雅、喜好名聲的臭毛病!得益于宣宗設立內書堂,也就是“太監學堂”,他們這些太監也有了識文斷字、仰慕教化的機會。
而如偉霖等一心想要往上爬的野心勃勃之輩,更是清楚在這皇家深宮中能識文斷字的重要性,其勤奮程度放到后世足以令許多游手好閑學生汗顏!連太監都不如!恐怕即便是英明睿智的宣宗朱瞻基也未曾想到,他的這個無心之舉,竟然讓太監有了觸及朝政、甚至是把持朝堂的機會,以司禮監的掌印太監為最,如王振、劉瑾、馮保等。
甚至到大明中后期,原本宰相的決策權,議政權和行政權中的決策權被宦官掌握,眾臣稱之為“內相”!即位初期的萬歷皇帝被徹底架空,不得不說是一種莫大的諷刺!偉霖雖然內心看不起這些附庸風雅的文臣,但表面上卻不敢有絲毫怠慢輕視,臨走前老祖宗魏彬曾嚴厲囑咐過,圣上對于此事極為重視關注,務必請出這座府邸的主人,隨自己即刻返京入閣,主持大局。
著侍衛敲開大門,眾人隨管家進入府中,偉霖清了清嗓子,接著尖銳洪亮地高聲喝道“圣旨到!謝遷接旨!”自從謝遷致仕后,謝府多年未曾有圣旨駕臨。雖然這圣旨來得有些突兀,但泗門謝氏好歹是一個顯貴的官僚世家,府中常設有香案,一時間倒也不至于手忙腳亂。
已年過古稀的謝遷仍然精神矍鑠,身體硬朗,在府中管家將宣旨眾人迎進府中后,快步走到香案前高聲跪拜道“草民謝遷接旨。”“奉天承運,皇帝敕曰今野有遺賢謝遷,秉節直諒,見事明敏,為官期間素有賢名,致仕之后雖殘伏枕還憂國,今朕即位之初,百廢待興,擢謝遷為華蓋殿大學士,參預機務,即刻返京!”隨行的欽差大臣當即高聲宣詔道。
偉霖待詔書念完后,急忙上前準備攙扶起謝遷,滿臉諂媚道“木齋公快快接旨吧!隨我等即刻啟程返京,圣上正在京城中等著召見您呢!”未料,謝遷跪地不起,回稟道“草民年事已高,且素有惡疾,恐難擔此大任,望陛下憐憫,另擇賢能。”一時間,剛剛上前獻媚的偉霖見狀尷尬不已,臉色一陣青白交加,很是難堪。“父親大人,萬萬不可,您這是抗旨不遵啊!”此時一同賦閑在家的謝丕低聲勸道。
他明白自己父親心中所想,心中也不由暗嘆了口氣。孝宗陛下圣明賢能,父親與劉健劉公、李東陽李公共同輔佐孝宗,開創了“弘治中興”之盛世,并稱為“天下三賢相”。時人常言“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李公擅長謀略,劉公則當機立斷,父親最能言善辯,非是取笑,實則贊揚。
但自武宗即位后,寵信奸佞,大肆貶黜忠良,李公因病而逝,父親和劉公冒死泣諫,請誅劉瑾,反遭武宗訓斥罷官。心灰意冷之下回到家鄉,不愿再涉足朝堂之事。
所謂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他們看著長大的武宗朱厚照,在即位之后,卻徹底傷透了大明無數忠良的心!“對啊,老爺,萬萬不可意氣用事啊!”府中眾人聞言,紛紛勸道。“木齋公不必著急,臣這里有一封楊大人的私信,大人看后再做決定。”宣旨的翰林上前,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低聲道,并順勢攙扶起了謝遷。
謝遷迅速瀏覽了楊廷和的信件,心里暗嘆一聲,無奈跪地接旨“草民領旨,謝主隆恩!”楊廷和在信中詳細地敘述了自朱厚熜登基期間發生的大小事件,并在信的末尾表明朱厚熜雖然年幼,但極有主張,并且冥冥中透著一種神秘感。
因為禮儀之爭,文臣集團即將被打壓,而自己已經被逐出內閣,內閣大臣蔣冕、毛紀等人雖德才兼備,但政治能力和手腕不足,希望謝遷以大局為重,入閣輔政朱厚熜,再次成為文臣集團的新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