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成康最終還是縱容了孟時算離譜的加戲建議。
計劃里,下午這些時間本來就是給陳與耗費,沒打算真的出成果。
現在換孟時來,并沒有多大的區別,或者說,不會糟糕到哪去。
而且孟時一直是陸成康心里最適合演“吳青”那個人,他對這個角色有想法要表達,陸成康心里其實是開心的,他不介意聽一聽,看一看。
所以折騰一下就折騰一下吧。
陸成康招手喊過來陳與,再要臺攝影機自個拎著,讓劇組其他人就在這等。
吩咐完,想了想,又讓負責“簡單鏡頭”的攝像,去別墅二樓窗戶架一個遠景機位,開機等待。
萬一,萬一呢……
陸成康沒問孟時的具體想法,加一段怎么加,怎么拍。
孟時知道他飄飄呼呼的調調,于是也就沒說。
等陸成康安排完劇組,孟時讓任虎過去幫他拿攝影機,自己打頭往外面走。
任虎和陳與不知道這是要去干嘛,但兩個“大爺”在前面,跟著就得了。
在劇組一票人驚詫的目光中,孟時拿著半根已經滅了的煙走前面,陸成康空手跟著他。
陳與、任虎吊在后頭,一個肩上扛著收音,一個手里提著攝影機。
一行四人,高矮胖瘦,歪歪的拉了個隊列,跟某取經團伙比,就差一匹白馬。
導演帶著攝像機和男主角和兩個不知道哪冒出來的人,撂下了劇組走了?
干嘛呢?
沒等劇組眾人琢磨明白,究竟發生了什么,準備去架設遠景機位的攝像就看到倆女妖精……倆帶著棒球帽的姑娘,從本該沒人的別墅里竄了出來,一溜煙往四人離開的方向跑沒了影。
……
出西門往東,沿著沈浦涇路旁的行人道,過社區文化中心,再往前走兩百米。
三分鐘不到的功夫,孟時在一家叫“采石工人”的居酒屋前停住。
上都很多霓虹式酒館,各有特色。
這家是小門臉檔口,“深夜食堂”樣式的木門,門口有模有樣掛著暖簾。
暖簾像打橫放的旗子,最初源自佛教禪院,掛在禪房前做遮陽、擋風、防塵用。
傳到霓虹被各種店鋪使用后,被當成一種信號,營業掛出來,打烊收掉。
有的會簡要寫上“焼き鳥(雞肉烤串)”“活魚”等等,來標明主營的菜品,有的干脆畫上專門設計的圖案,當做商標傳承。
這家名為“采石工人”的居酒屋,暖簾上的圖案很特別——兩個男人在教堂的合照剪影。
1956年約翰·列儂在利物浦一處教堂,初次見到保羅·麥卡特尼。
不久后保羅加入列儂的樂隊——thequarryn(采石工人)。
兩人這次見面,可以稱得上偉大。
因為1960年“thequarryn”改名為“thebeatles”(甲殼蟲)。
甲殼蟲,史上最偉大的樂隊之一,大膽點甚至可以把之一去掉。
毫無疑問,老板是個老搖滾迷,不過他開個居酒屋,把列儂和保羅的剪影當做暖簾圖案,多多少少有點諷刺的味道在里面。
因為保羅和列儂后期并不和睦,特別是列儂娶了霓虹老婆小野洋子之后,倆人的關系可以用惡劣來形容。
站在“采石工人”門前的四個人,除了對搖滾沒有興趣的任虎,其他三人都知道居酒屋名字的由來、剪影里兩個人是誰,以及背后的故事,有很多話題可以探討,但沒人開口。
孟時往側邊推開門,探頭進去,一股油炸食品的香味和英倫范的搖滾樂傳來。asaan……”覺得自己是個孤獨的人,但是他知道這不會長久……)
瞬間,陳與恍然大悟,原來孟時弄的“jojo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