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的《大宋時報》里開辟了一個新欄目科學小問答。
第一次科學小問答筷子放到水中,為什么看起來折彎了?
不管是誰,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如果回答正確,獎勵50兩銀子。
在宋代,一兩銀子相當于一千貫,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貫,一個縣令一個月才15貫。
除了本俸之外,還有職錢,祿粟,廚料,薪炭,增給,公用錢,給券,職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貼。
還拿宰相來說,一年可以領到春、冬服各綾二十匹、絹三十匹、棉百兩,祿粟月一百石。
不說其他的收入,就單單就死工資來講,蔡京一年的收入才36兩,簡直少得可憐。
五十兩銀子,在大宋,就是妥妥的上層社會的收入。
把這個問題回答對了,那就證明此人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這樣的人,正是宗舒想要的科技人才。
對于科技人才,要獎,要重獎。
宗舒對趙桓說道“大宋科學院,分兩個地方,一個是歸宗書院,馬上改為大宋科學院。另一個是在密縣基地,叫求真研究院,是大宋科學院的分院。”
“今后,大宋科學院并不排斥傳統儒學及其他國學的講授。但要增加科技教育的分量。首任科技老師,就由靈素及眾弟子擔任。”
“現在,我們急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需要搜羅百工當中的精英分子。”
“凡是進入到大宋科學院學習的,回家探親,都可以騎著學院的高馬或大轎,穿著學校配發的華服,每人每月享受二兩銀子的薪金。”
“可以從學院學習的百工里,挑出一部分當老師或做科研,每月發五兩銀子。”
“如有重大科技成果,獎金上不封頂。”
大家總算是明白了,通過《大宋時報》的科學小問答,既能發現人才,又能逐漸在全社會形成一種鉆研科學的氛圍。
林靈素到今天,算是看明白了宗舒一系列動作,從提取味精、提取碘單質、制作碘伏、研制青霉素到科學有獎問答、讓皇帝題寫“大宋科學院”、招收百工人才。
這些動作步步為營、環環相扣,直接指向了一個目的搞出更多的發明。
林靈素想起了宗舒在太后房間里說的話農業,乃立國之本;科技,乃強國之基。
林靈素覺得這句話很到位,應該找個石頭,將其刻上,讓每個來學院的人都看到。
纓絡沒有想那么深,她想到的是《大宋時報》能造多大影響,能賺多少銀子。
畢竟,當初是她提出與宗舒合作的。
不說《大宋時報》連載的小說,就憑這個50兩銀子的有獎問答,就會掀起又一個新。
恐怕很多文人士子,也都會放下身價來回答這個問題,萬一中獎了,不就發財了?
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大宋時報》的發行量將大大增加。
因為暖閣和《大宋時報》,東宮現在的收入越來越高。
除了孝敬父皇和母后,趙桓對侍講吳非和其他人員的獎勵愈加大方起來。
趙桓談起了暖閣的事情,如果今天太后沒有救過來,暖閣就成了引發太后疾病的罪魁禍首。
如果事情到了這一步,暖閣的生意自然會一落千丈。
宗舒說道“太子殿下,把鄆王的暖閣定金退掉吧。”
宗舒把皇子也列入了一品。趙楷建暖閣,一間就是一萬兩。但這銀子,本少爺就不賺了!
有錢,就可以這么任性!
……
回到宗家,宗義和宗澤都在中堂。
看宗舒和林靈素走進來,宗澤和宗義激動萬分。
宗舒用剛剛制出的新藥,治好了太后的病。這個消息早已通過太醫院傳了出來。
太醫院的十幾個太醫,除了院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