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臉上又是汗又是泥的,看起來十分勞累。
剛剛喝了水,又連啃了好幾片寒瓜,太子感到舒爽無比。
但一看手,起了兩個血泡,曹宗申就從身上拿出吹針,珠珠替太子挑破了泡。
太子看了看剛才翻的地,才那么一點點。
如果把這幾百畝地翻完,那得好幾個月。
再看看手,太子覺得,勞作真的是太苦了。
“太子殿下,您感覺如何?”宗舒問道。
“今日尚知,勞作如此辛苦,農事如此不易。”趙桓又抹了一把臉。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宗舒說道“只有走出深宮,走向地頭,才能深刻體會。”
吳非的情況一點也不比趙桓好,早已經成了花貓臉。
太子與宗舒的對話,讓吳非感到宗舒今天安排他們勞動的深意。
教太子道理,不僅僅在課堂上,在田間地頭體會道理,更加深刻。
太子終于明白了農民的不易,以后當上皇帝后,對農業就更加重視,對農人就會更加體恤。
大家都明白了宗舒的良苦用心。
太子也很認同宗舒的教學方法,但看了看偌大的一片莊園,發愁了,這地,要翻到何時?
“有了太子殿下的示范,這地很快就翻好了,”宗舒笑道“不是還有二百多名官員嘛,讓他們過來一起翻地。”
二百多名官員,過來翻地?
吳非馬上明白了宗舒的另一番用意太子翻地,官員在后。
二百多名官員現在都成了宗舒的學生,宗舒可以讓他們到這里來體會農耕的過程,體悟農事的不易。
官員們從內心里肯定排斥,但有了太子帶頭,他們也說不出什么了。
李少言心想,宗舒讓官員們到大宋科學院聽課就能抵銀子!他感到,宗舒一定不會這么就算了。
果然,他讓太子下地勞作了一會兒。只是給官員們做了個表率。
讓這二百多名官員當免費的勞動力,這才是后招。
說起來,他們下地干活,是響應太子的號召、緊跟太子的腳步!
也等于是對外宣稱,他們將是太子殿下最忠實的擁躉。
……
宗家免費發放的蠟燭和煤油燈,又在汴梁城引起了轟動。
宗舒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如此。
這次轟動,不僅僅是因為干敗了梁師成的火柴廠。
更重要的是,這個蠟燭和煤油燈,非常耐燒,并且產生煙氣比較少。
富貴人家也派了下人到現場領,天一擦黑,就點上了蠟燭和煤油燈。
皇宮里的蠟燭和煤油燈也是宗舒讓林靈素免費送的。
從皇宮到大街小巷,都點上了宗舒送的免費蠟燭。
整個城市,比過去看起來更亮,也更美。
人們都在猜想,這蠟燭以后還會不會生產了?煤油燈以后還有沒有了?
經濟條件不好的,把蠟燭和煤油燈賣掉了。
還有一些人家舍不得點,也不肯賣,當作了藏品。
通過使用,人們感到這蠟燭一定不便宜,煤油燈更是會賣到天價。
宗舒出品,必屬精品。
他發明的物件,不是免費,就是特貴!
京城蔡家的靜思樓,屋內燈火通明。
蔡京、蔡條和蔡修坐在一起,觀察著桌子上燃著的蠟燭和點亮的煤油燈。
“此蠟燭,質量明顯好于鋪子里賣的。”蔡京道“宗舒要收購蠟燭作坊,是在虛晃一槍,引我們上當?”
蔡家收購蠟燭作坊,壟斷蠟燭原材料,都是蔡修和管家一起具體操作的。
蔡修道“我們太高看宗舒了。他所作蠟燭,并未見高明之處。只是他的蠟燭,含雜質少,提煉的時間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