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的上千年都一直成了華夏歷朝歷代的難題。
泥沙過多,河堤不安全,這樣的環境,是不可能建設工業區的。
長江以南還不是大宋的疆域,也不可能在長江一帶建設工業區。
目前來說,即便是要建設工業區,也只有一個地方,那就是漢江。
而漢江流域,最適合建設工業區,甚至是建都的,那就是襄陽城。
襄陽城除了是趙德昭前世的老家,更主要的是她的“安全”。
漢江到了襄陽從東西向轉向南,在城市的東、北方向,都被漢江包圍,而西方和南方,全部被山擋住,擋的嚴嚴實實。
這個華夏第一城池是真正的易守難攻,蒙古大軍所向披靡,最遠打到了東歐,可是在襄陽城,也不得不陷入困境。
圍繞襄陽城,蒙古大軍和南宋大戰了三十八年,幾度易手,最后一次是1273年襄陽淪陷,然后南宋就徹底失去了中原的力量。
后面只過了六年,南宋就被驅趕到了崖山,徹底滅亡。
這座堅城不僅僅是趙德昭心目中的工業區,更是未來的首都首選之地。
襄陽的北方是南襄平原,然后被群山環繞,東方有大洪山,南方是江漢平原,西南是大巴山脈。
這里地質穩定,沒有地震,沒有洪水,南北都是糧倉,四周都是山脈。
更主要的是,將首都往南去一點,可以有效緩解北方的生態環境壓力。
另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趙德昭肯定是要把大宋發展成為一個海洋國家,占領全球。
首都是必須要擁有出海的通道的……襄陽有河道比較穩定的漢江連接到長江,加上其他基礎條件,絕對是首都的最佳選址之地。
開封府絕對不適合當首都,趙匡胤當初就認識到了這一點,要將首都轉移到東都洛陽。
這也是趙光義動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趙光義的勢力范圍在開封,首都搬到了洛陽,他就失去了主場。
所以在趙匡胤巡視了洛陽,決定遷都之后,立即就動手了。
而將首都定在開封,此后幾百年一直不安穩,大量的人力財力都耗費在了開封府的維護,黃河的維護之中。
等宋朝滅亡,開封立即就衰落了下去,到了后世,黃河的泥沙將開封府掩埋了起來。
在后世的開封府地下,有不同時期的遺址,北宋的皇宮,就被掩藏了八米深……
這樣一個地方,真的不適合當首都。
至于洛陽其實也不錯,雖然現在被破壞的厲害,但是地理優勢還是有的。
關鍵還是一個原因,那就是洛陽沒有出海口。
趙德昭與裴大姐一邊互相啟發,寫下了各種工藝程序,一邊閑聊著未來的計劃。
而佟亮在一邊聽的冷汗直冒,那些聽不懂的工藝暫且不說,后面談的每件事,都是那么駭人聽聞。
對于在漢江建立工業區,兩個人很快就達成了默契。
在如今的基礎條件下,水流量穩定的漢江,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可是從什么契入點進行動作,兩個人卻有不同的想法。
在趙光義窺伺在旁的時候,他們很難有大動作,即便他們建造了新型的煉鋼爐,也只是為趙光義做嫁衣。
所以,裴大姐的意見是冒險干掉趙光義,一勞永逸。“我會制造出氰化物毒藥,只要解決了你的叔叔,一切困難都迎刃而解。”
趙德昭卻不贊同,跟她解釋道“首先,沒有封閉的環境和器材,你提煉氰化物的安全沒有保證,最大的可能是氰化物還沒有制造出來,你已經中毒了。
其次,趙光義武藝高強,防范森嚴,我們很難有下毒的機會。
他雖然是最大的威脅,可是我才十四歲,還不到上陣的年紀。現在殺了他,那些軍隊會被其他人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