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太熱,東宮的廚師表現了好一番,可是最后趙匡胤幾乎沒動過。
他就吃了一盆井水冰過的湯餅,實際上就是涼面。
這個時代,只要是面食,除了包子,烙餅,幾乎都叫湯餅。不管是面條,面疙瘩,還是刀削面。
涼面是用手搟面煮了七八成熟,然后起鍋用井水過水,再拌上特制的燒汁,配料。
在這炎熱的天氣里,比什么美食都更開胃。
趙匡胤日理萬機,吃過午飯就回去了,但是幾個孩子都不肯走,他也不勉強,讓人收拾了兩個屋子,讓她們午休。
他雖然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但是一直在盡量做一個好父親。
每個父親都有望子成龍的心理,將自己人生的遺憾通過子孫來彌補。
但是這里面絕對不包括皇帝!
皇帝已經是人間極致,在坐上那個位置之后,父子親情都在權力面前變得淡薄。
皇帝的心里想的是江山永續,這個時候,除了權力之爭,更多的是對子孫的挑剔。
趙德昭前世就沒有避免開這個思想,在坐上皇位之后,對子孫少了真心的寵溺,多了考量和挑剔。
當然也因為他活的夠長,所以才熬死了兒子,孫子,曾孫,直接傳位玄孫。
但是趙匡胤不一樣,他現在對趙德昭的挑剔不是從江山的角度,而是從親情的角度。
在他的心里,趙宋的江山恐怕是搖搖欲墜,說不定什么時候就倒臺了。
所以他希望現在掌握了大權的趙光義手里的權力能夠穩定,只要權力是在老趙家,就可以了。
對他這樣的人,趙德昭不能爭權,表現出來這樣一點兆頭,趙匡胤首先也不是高興,而是提醒。
他這樣做從一個家長的角度來說是正確的,但是從皇帝的角度,就大錯特錯。
當然,這也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老趙家,坐了三百多年的江山。
這就委屈了趙德昭,如果真的不想趙德昭繼位,為何不早早立趙光義?
現在趙德昭想要爭權,他也不應該警告,而是直接打壓才對。
這一次的接觸,算是趙德昭跟他第一次打交道。
因為知道了趙匡胤是個什么樣的人,所以在他的面前,他很好地扮演了一個“優秀的兒子”。
我對弟弟妹妹親近,對父親孝順,對武學喜歡,卻又不放棄文學。
權力你現在不給我,我不說委屈,但是也要讓你知道我其實有這個想法。
我可不算與世無爭之輩,你就看著辦吧。
午后的太陽被烏云擋住,熱了幾天的氣溫終于有了一絲下降。
趙德昭不再胡思亂想,回到了書房準備繼續工作。
裴格安已經午休起床了,手里拿著一個用紙包裹的炭筆在寫東西,旁邊是年輕穩重的內侍高班徐永昌在侍候。
裴格安進府就是徐永昌去接的,他行事穩妥,又入了裴格安的眼緣,現在專門服侍裴格安。
他不識字,裴格安寫的東西他也不知道是什么,由他服務,四人也都放心。
見趙德昭進來,裴格安放下了鉛筆,伸了一個懶腰。
她的貼身宮女就小心翼翼地用手撕下鉛筆前端的紙,又讓磨禿的筆尖露出來。
目前沒有做鉛筆的條件,沒有車床,難以制作包裹筆芯的木條。
造作所的工匠們按照趙德昭給出的配方,將石墨碾碎,加上其他色素,樹膠,把石墨粉手工制作成長條。
這些長條沒有木條包裹,為了便于手拿,外面用紙包上,纏成圓柱形。
習慣了之后,跟普通的鉛筆相差不大。
跟在趙德昭后面進來的劉小輕聲道“你們都退下吧……”
徐永昌和兩個小宮女就連忙退出了書房,而劉小守在了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