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事比想象中來得要早,這天,李青正在訓練軍隊,突然接到項梁的命令,去府衙集合。
李青來到了府衙,此時,項梁高坐主位,其次是項羽、龍且等人,有一個老者吸引了李青的注意力,此人面容奇古,眼神中透露著極大的傲氣,似乎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能夠入他的眼。
見李青一直盯著老者,項梁微微一笑,介紹道:“李將軍,這位是參軍范增老先生,老先生,這位李將軍練兵有方,是義軍中最擅長練兵的將領。”
“范增?”
李青聞聽眼前這個老者便是范增,不由肅然起敬,這范增是何人?他是秦末最杰出的戰略家之一,項羽的亞父,雖年逾七十,但是壯心不改,項羽如果沒有范增一路上出謀劃策,他也未必能夠成就霸業。
范增瞥了一眼李青,口中不由發出一聲不屑的冷哼,此時的李青看起來不到二十歲,范增對于李青這樣的毛頭小子,怎么可能放在眼里,尤其是聽到項梁稱贊李青為義軍中最擅長練兵的將領后,范增更是心中暗暗搖頭,覺得也許自己來投奔項梁并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范增的不屑之意并沒有掩藏,不過李青也不在意,畢竟范增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有點怪脾氣那實在太正常不過了。
李青入座,原本坐在另一個地方的鐘離眛立刻坐到了李青的身后,鐘離眛如今已經被封為校尉了,他隨著項羽一起鎮壓了一起山賊的叛亂,立下了戰功。
看到這一幕,項羽眼中流露出一絲不滿,項梁對此倒是沒有表示什么,在項梁眼中,十個鐘離眛也比不上一個李青,在李青身上,項梁感受到了自己父親項燕的味道。
項梁見眾人都來齊了,開口說道:“諸位,今日召集大家議事,是因為張楚義軍在秦將章邯的攻擊下,如今已經落入了下風,張楚王陳勝要我們立刻提兵北上,各位,以為如何?”
如今各路義軍都是以張楚為旗號,因此,理論上來說他們都是屬于陳勝的部下,如今陳勝召集他們集結,倒也算名正言順。
范增提議立刻渡江與各路義軍會合,然后共同進攻關中,在范增看來,陳勝如今已經打到了潁陽,只要各路義軍一起協助陳勝,一定可以推翻暴秦。
眾人商議完畢,一致決定北上泗水縣,與義軍會合,項梁以項羽為先鋒,領兵三千先行,自己領著剩余的一萬二千兵馬,隨后渡江。
李青雖然擁有練兵的職責,但是卻沒有統兵的權利,不過李青不甘心自己辛苦訓練的陷陣之士被別人胡亂指揮,于是向鐘離眛提議,讓鐘離眛主動申請統領陷陣之士。
鐘離眛如今已經是校尉之職,本就擁有統兵的權利,項梁雖然知道陷陣之士是李青訓練出來的一支精銳,不過還是同意了將陷陣之士交由鐘離眛統領,并賜名“陷陣營”。
起義大軍成功渡過長江,渡江之后,每日都有義軍前來投奔項梁,這些義軍或三五十人,或三兩百人,他們都是昔日楚國舊人,因為項梁乃是楚國貴胄,所以特意前來投奔。
李青算是見識到了在這個時代,出身名門帶來的好處,一路上,項梁大軍甚至沒有經歷過一場大戰,沿途各縣一聽是項氏大軍,都望風而降。
就這樣,項氏起義軍一路行到了九江郡,在這里,他們得到了一個噩耗,陳勝兵敗被殺。
陳勝死了,這個噩耗,讓士氣如虹的起義軍士氣大跌,項梁不得已,只得暫時駐扎在壽春,準備暫且觀望局勢。
“柱國大人,城外來了一支義軍,自稱是張楚大將軍,讓柱國大人出城迎接。”
一個義軍士兵來到項梁身邊稟報道,項梁一聽是張楚來人,連忙帶領諸將出城迎接。
雖然說陳勝已死,但張楚畢竟是第一個揭竿而起建立的政權,項梁等人如今借用著張楚的名頭起事,對張楚來人,自然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