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罷,陳平從棋匣中取出一子,決然落在棋盤之中。
——這個世界,沒有如果。
沒有回頭路,也沒有后悔藥!
既然做出了選擇,就只能一往無前,無論前方是山是海,都要堅定地走下去!
對陳平心中的想法,劉弘一無所知。
劉弘只知道歷史上的陳平,至死都沒想過篡漢,也未曾想過反老劉家;即便是在迎立劉恒之后,也沒有令劉恒完全成為傀儡——起碼在宮禁之事上,陳平根本沒插手,即便是朝政,也會象征性的將決定權交到劉恒之手。
即便劉弘看不透陳平內心的真實想法,也能從這段歷史中猜到一些——陳平,左右不過是想做個權臣罷了。
差一點,是想大權獨攬,威壓海內;好一點,就是勵精圖治,以效先賢。
所以劉弘十分清楚,陳平,或者說誅呂功臣集團與自己的矛盾,與其說是理念之爭,倒不如說是利益之爭。
誠然,廢殺原主這件事,是雙方矛盾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歸根結底,誅呂集團絕大多數成員,與劉弘最大的分歧,就是不確定劉弘的品性。
他們怕,怕劉弘如劉邦一般刻薄寡恩,怕劉弘像呂氏一般暴戾昏庸,所以想要讓‘憨厚老實’的劉恒上位,好讓他們過安心日子。
如此說來,劉弘根本沒有必要將整個誅呂功臣集團視為敵人;真正跟劉弘有不可調和的矛盾的,只有‘誅弘集團’那寥寥數人罷了。
所以,劉弘只要保證事態不會擴大,將打擊面控制在一個精準的范圍,那破局的難度就將大大減小。
但要想控制打擊范圍,就絕對不用動用武力。
一旦劉弘掀桌子,就會讓誅呂集團的所有人倒向陳平。即便劉弘取得最后的勝利,也是兩敗俱傷的局面。
與其為自己增加難度,為局勢增加風險,倒不如剝絲抽繭,將‘誅弘集團’的成員,從誅呂集團中甄別出來,讓其孤立。
這,就十分考驗劉弘地政治手腕了。
分化,拉攏;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說著簡單,真要做起來,操作難度絲毫不亞于徒手搓高達。
從對歷史的了解上,劉弘只能甄別出陳平、周勃二人,從朝堂局勢上,劉弘也最多能確定一個劉揭。
除此之外,還有誰?
都在哪?
是什么官職、地位?
諸侯王們中,有沒有‘誅弘集團’的潛在成員?
比如齊王劉襄?
這些都是劉弘所要考慮的。
所以,劉弘打算反其道而行之:先把沒參與誅殺原主之事,或者沒有弄死自己意圖的人甄別出來,用排除法,確定自己真正的敵人。
而這,需要時間。
能給劉弘這個時間的,只有眼前,正舉棋不定的大漢丞相——曲逆候,陳平!
請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