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書開頭部分,坐實了呂氏外戚謀逆的事實,將參與誅呂的所有人都定性為平亂功臣,這倒是沒什么。
但仔細觀察小皇帝的賞賜,這里面就大有文章了。
小皇帝以‘首倡誅呂’的名義,給陳平的食邑增加了一千二百戶;但問題是,誅滅諸呂,根本不是陳平首先提出的···
且先不提第一個提出‘諸呂’的,是齊王劉襄,誅呂之事,基本是由周勃包辦的,陳平除了出謀劃策根本沒出什么力!
可是在小皇帝的詔書中,陳平成了‘首倡誅呂’者,周勃反倒成了響應者。
如此一來,陳平隱于幕后,低調做事的目的就宣告破滅;在天下人眼中,他將成為誅呂首人。
誠然,大多數人會夸贊陳平深明大義,不屈服于強權;但未必不會有人,從另一個角度抨擊陳平身為人臣,卻行反亂之事···
也就是說,在成為‘首倡’者之后,陳平將獨自承受天下的稱贊,以及詆毀!
而作為真正的首倡者,周勃會不會對多得二百戶食邑的陳平產生不滿?
即便不至于心懷怨恨,起碼也會心有芥蒂。
小皇帝如此明晃晃的挑撥離間,目前自是不會有什么效果;但若是日后二人出現矛盾···
再者,誅呂之臣中,明令封賞的只有四人,那其他自認為其地位不比這四人低,卻被歸類為‘有功之文武百官’的那些人,又將作何感想?
這樣的人必定存在,而且數量還不少!
——曲周侯世子寄,在這功勛云集的長安,算個什么鳥?
哪怕是他老子儷商,也有的是比他厲害的人物!
小皇帝這手分化拉攏,玩兒的可真是···
繼續往后,響應誅呂的諸侯王,代王劉恒得賞,兒子卻被小皇帝留在長安?
什么親身教導,分明就是質子!
這,也是讓劉弘最擔憂的——自戰國時期起,質子,就從來不是懲罰手段!
而是想用,卻怕壓不住,而留的后手。
也就是說,即便在劉恒險些奪走皇位的情況下,小皇帝依舊打算用劉恒!
此舉帶來的結果,陳平閉著眼睛都能猜到——劉氏宗親,將自此安定下來!
而失去了劉氏宗親搞事,陳平想要拉小皇帝下馬的計劃,無疑將會艱難許多。
再往后,要給身為關內侯的王陵封為徹侯,勉強說得過去——好歹也是曾經的帝師,也有戰功傍身,又那么大年紀了,恩封榮養也還說得過去。
這,把什么謁者仆射塞在劉揭身后,是什么意思?
給劉揭封侯,本就有些不合規矩了——高祖律令非有功,不得侯!
劉揭有個屁的戰功!
不過是頂著個劉姓的九卿罷了。
但朝中百官卻對此毫無意見,就好像根本沒看到似的,這就讓陳平細思極恐了。
小皇帝此舉,恐怕就是要釋放一個信號——封侯嘛,確實是需要有功的,但未必是軍功啦~
揣摩出小皇帝的這份心思,百官還能有意見?
恐怕暗地里早就盤算起來有什么功勞能獲取,自己能借此裂土封侯,成一脈之始祖了!
更讓陳平難以接受的是謁者仆射汲忡?那是誰?
朝中有這個人嗎?
這分明就是小皇帝明目張膽的恩封心腹!
而且,小皇帝既然敢這么做,說明那個汲什么忡,是有拿得出手的功績的。
想到這里,陳平便暗自咬牙切齒起來。
——自北闕之事往后,這個汲忡唯一一次能立功的機會,就是飛狐軍出現在長安城外這件事!
也就是說,那個前往飛狐逕,召集飛狐軍入關中的,根本不是明面上假死的老太監王忠,亦或是‘暗地’里的侍郎秦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