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唯親,一個十分有趣的道德譴責。
在漢家政壇,王陵跟張蒼如師如父的關系,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王陵提議讓張蒼官復原職,重任御史大夫,確實有內舉不避親的嫌疑。
但即便如此,劉弘的面色也是肉眼可見的黑了下去;半秒之前還滿是溫和的目光中,也已帶上些許尷尬。
——說出這句話的人,正是即將要被封侯,成為第一批由劉弘恩封為徹候的當朝九卿,治粟內史:劉揭!
按道理來講,皇帝親自封的徹候,基本與心腹臂膀畫等號;將來死后,是有資格與皇帝合葬的。
也就是說,將來劉揭死后,會葬于劉弘的帝陵之側,以示‘于陰曹亦為君臣’之意。
即便撇開這層關系不說,光是名字里的‘劉’姓,劉揭就該天然的站在劉弘一方,成為劉弘最堅定地支持者才是。
但此時此刻,這位大漢九卿、治粟內史,劉氏宗親,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面,大搖大擺的站出來,職責明面上由帝師王陵提出,實際上則是皇帝劉弘授意的決策——任人唯親···
劉弘此時,只覺得臉火辣辣的痛!
前時追系花的時候,劉弘都沒這么舔狗!
看著劉揭滿臉莊嚴肅穆的面色,劉弘顧不上維持溫煦的笑容,眼角微微瞇起,語氣耐人尋味道:“朕若未記錯,高廟之事,內史也是逃不開干系?”
“內史三部中郎將,如今可是無人為首?”
中郎將,秦始設,分五官、左、右三部中郎將,分統郎官,號為‘三署’,隸屬內史;三中郎之上設中尉一人,秩千石,位內史之下。
郎中令,職權是統領宮中侍郎,中郎將又統郎官,歸中尉掌控;看上去,郎中令和中尉的職權似乎是有些重疊。
但實際上,郎中令和中尉,一般都是各司其職,甚至不會有太多機會有政務來往。
——郎中令,專門負責皇帝的安危,所以,類似于皇帝的專屬保鏢隊長;而中尉,則負責都城治安,類似于武裝部長。
雖然掌下都是郎官,但卻是截然不同的兩類群體:郎中令手中的侍郎官,基本上都是被皇帝恩蔭為郎,負責貼身護衛皇帝的勛臣子弟;或是訾官為郎,在宮中打雜,起草文書,撰抄文檔的商宦子弟。
而中郎將所掌之郎官,則俱是皇帝自各地軍隊提拔,意圖栽培一番,作為軍官培養的軍中勇士。
如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飛將軍李廣,就是在對匈奴的戰斗當中立有戰功,被文帝劉恒看重,任為中郎,并逐步成長為漢家的大將。
所以,為了區分郎中令和中郎將屬衙的郎官,一般稱郎中令所屬郎官為‘侍郎’,稱中尉所屬郎官為‘中郎’,另設統領三人,稱‘中郎將’。
當然,作為帝國軍官人才培養基地,通常情況下,能成為‘中郎’的人不會太多,而中尉又肩負著代表內史擔負都城治安的職責,需要大量的人手;所以通常情況下,中尉屬衙由五官、左、右三位中郎將為將領,數十上百名中郎為軍官,北軍將士為士卒組成。
實際上,周勃現在以太尉之身直接掌控北軍,本身是不符合規矩的——按制,應當是由中尉掌控北軍,負責長安城的治安、城防:衛尉掌控南軍,負責未央、長樂兩宮的宮禁。
所以通常情況下,中尉還兼任北軍的統軍將領,衛尉兼任南軍的最高主將。
而前段時間,高廟出了差錯,負責長安城防治安的中尉,根本逃脫不了干系;中尉又隸屬內史,內史同樣也不可能逃得脫!
見劉弘滿臉意味深長的看過來,劉揭心底頓時一虛,愣了半拍,便被一旁的劉不疑搶了先。
“稟陛下,高廟之事,中尉坐瀆職,流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