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元呂后九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春天的氣息剛覆蓋至關中,還沒等長安百姓反應過來時,未央宮內便再度傳出一則轟動性的消息:年不過十四歲的天子,硬生生給某個不知名的朝臣氣暈了!
傳說朝臣百官無一例外,皆在太后所居永壽殿外跪了大半天——從早晨天剛亮,只跪到黃昏時分,才各自回到了家中。
甚至有傳聞:三公九卿一級的巨頭,就有好幾個跪暈在了永壽殿外!
事發當天,朝臣百官還沒從永壽殿外的廣場站起時,長安城內就已經有了一股奇怪的物論:陛下自幼體弱,如今身體又接連出現問題,很有可能命不久矣!
再加上陛下無子,孝惠諸子又大都未壯···
一日之間,長安高門之間可謂暗流涌動——各地諸侯王在長安城的遠近親戚表兄弟們,紛紛做出一副‘再論至尊大位之歸屬’的駕駛出來。
如此勁爆的消息傳出,長安百姓可謂是拍案叫絕,吃瓜吃的酣暢淋漓。
百姓的八卦欲得到滿足了,可勛貴們的連瓜都還沒切好,第二天一大早,長樂宮內傳出的消息,便在暗流涌動的勛貴朝臣心頭潑上了一盆冷水。
——丞相年老體弱,無以輔政,然念丞相勞苦功高,不當罷;其令辟陽侯審食其(shěnyìjī)暫代左相之務,丞相陳平遷右相!
消息傳出,長安廟堂可謂驚駭欲絕!
——辟陽侯審食其,乃自沛縣追隨高皇帝的老臣,楚漢爭霸時期,呂后不幸落入項羽之手時,審食其便伺候于呂后左右。
而后高皇帝登基,立漢國祚,便開始對繼承人劉盈愈發感到不滿,認為其‘不類己’,便籌謀廢黜劉盈太子之位,封幼子劉如意為太子。
事態最嚴峻的時候,呂后有足足數月未曾見到高皇帝之面;劉邦連續數月都臨幸劉如意之生母戚夫人。
深感獨子儲位不保的呂后慌忙找來身邊的心腹審食其,詢問對策,審食其最終建議呂后:留侯張良,陛下曾親贊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今家上儲位有急,留侯或當可助皇后一臂之力。
最終,張良果然如審食其所言那般,不愿意看到久經戰亂的天下,因為高皇帝劉邦一句‘此子不類吾’而再度陷入動蕩?旋即幫助呂后請來商山四皓?為儲君劉盈撐腰。
劉邦見久召而未得的四位老者來到長安,頓時喜出望外?對四人禮待有加?后問四人下山出世之故,方得到那個改變心意?認同劉盈為繼承人的訊息。
——陛下威壓海內,拯天下元元于縹緲?此誠曠世之壯舉!更幸者?乃太子聰慧仁孝,家國有后,此誠蒼生黎庶之萬幸。
有了這四個隱居方外的老家伙拍出一手彩虹屁,順便夸贊并認可了時為儲君的惠帝劉盈?劉邦方改變心意?正是封劉如意為趙王,并在之后不久令年不過十歲的劉如意就國。
自那時起,無論是恩主呂后,還是后來的皇帝劉盈,都對審食其的功勞謹記于心。
在位八年之后?惠帝駕崩,前少帝劉恭即皇帝位?朝權盡歸呂后之手時,審食其對惠帝劉盈的‘扶保之功’?終于迎來了回報。
——按照高皇帝劉邦遺命,曹參死后?王陵和曹參合力接過丞相大位?由王陵任右相?主掌國政;陳平為左相,在王陵身旁輔佐并學習,準便將來接王陵的班。
但在惠帝劉盈駕崩之后,呂后再也忍受不了不識相的王陵,遂明升暗降,以‘皇帝年幼’為由,任右相王陵為皇帝太傅,教導皇帝。
空出來的右相之位,自是由左相陳平遞補了上去,而陳平留下的左相大位,便恍恍惚惚間落到了審食其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