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一軍;當然,‘奉旨超編’的長安南北兩軍,以及飛狐軍不在此列。
而一軍之統帥,即率領麾下四千人的都尉,就是通俗意義上的‘將軍’。
就像此時的車騎將軍柴武,正式官職為‘飛狐都尉’,但私底下,也有人用‘飛狐將軍’來代稱。
也就是說,周亞夫率領的三十六路將軍,理論上各自有四千人的編制,共十四萬余人。
但吳楚三十萬大軍,都把牛吹到一百二十萬了,中央能不在戰斗人數上摻水?
自是不可能。
——撇開鎮守滎陽的竇嬰大軍,以及攻打趙地、救援齊地的軍隊不論,光是前往睢陽,協助梁王的周亞夫大軍,便揚言大軍近五十萬!
但實際上,周亞夫大軍非但沒有五十萬,甚至就連三十六個都尉部的十四萬人都沒有——吳楚之亂中,領兩千人的校尉,也已經有資格被稱為‘俾將軍’了。
此次叛亂也無例外,無論是叛軍首領劉章,還是長安中央,也都在戰斗編制中適度摻了水——齊地叛軍號稱大軍五十萬,實則不過二十萬人,戰斗編制不超過五萬。
中央軍更是夸張灌嬰向外傳出‘四十萬大軍’的訊息時,其麾下大軍,哪怕將那五萬民夫算上,也還不到七萬人!
就算是一路上吸收青壯鄉勇,各地游俠,八方好漢,大軍規模也不大可能超過十萬人。
睢陽保衛戰,最終也大概率是以北軍為框架,長安青壯為士卒的二萬中央軍,以及一路征集的三萬余烏合之眾,對陣叛軍近五萬魚龍混雜的所謂‘大軍’。
而對于本次戰爭能否取得勝利,無論是軍方還是長安朝堂,都有著十足的信心。
——半年前,劉章的大哥齊王劉襄親自進發關中,也沒能在灌嬰麾下的‘八萬大軍’面前討得便宜!
彼時,無論是朱虛侯劉章,亦或是東牟侯劉興居,可都在劉襄麾下!
現如今,劉襄亡故,劉興居社會性死亡,劉章孤身一人,再加上那十個連繼承產業資格都沒有的悼惠王庶子,以及一個還沒成年的小齊王,能做成什么大事?
便是在這樣樂觀的氛圍下,卻有一人對此次諸侯萬叛亂持悲觀態度。
——皇帝劉弘!
匈奴使團已經再次得到單于庭的外交指令,正式答應下劉漢室關于‘和親’的提議。
準確的說,是劉弘為了體面的賠款,而自愿搭上一個妹子的請求。
——大約十天之后,代王長女,劉弘新鮮敕封的館陶公主,就將自長安城北的灞橋正式啟程,隨匈奴使團一同前往草原。
除了外嫁公主之外,作為陪嫁,漢室還要付出數萬石糧食,二千石茶,五百石鹽,隨館陶公主劉嫖一同送去草原。
劉嫖外嫁匈奴一事,為此次漢匈外交畫上了一個不那么完美的句號——漢室保留了一絲體面,但除了這點可笑的面子以外,漢室可謂滿盤皆輸。
無論是從國家尊嚴,還是外交策略,亦或是短期利益、長遠發展的角度,漢室都在此次外交之中輸了個底兒掉。
若非要說有什么收獲,那就是匈奴人有可能出于僅存的那一絲‘外交禮數’,在接下來的一到兩年之間,不會大規模成建制的攻擾漢室邊墻。
便是這一點微乎其微的外交利益,讓劉弘做出了近乎喪權辱國的決定。
因為漢匈邊界的安穩,對面臨諸侯叛亂的漢室而言,有著無與倫比的重要性。
撇開雙線作戰的弊端不論,在如今,漢室即便統合全國之力,都無法從匈奴人身上取得太大的戰略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內部出現問題,尤其是諸侯王叛亂這種嚴重的問題,使得在對匈戰略中本就不占優勢的漢室雪上加霜。
就好比兄弟二人加一起,都打不過隔壁的大塊頭,結果有一天,兄弟二人先打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