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甚至在考慮待遇之前,韓頹當首先擔心的,就是韓王部回歸漢室之后,會不會因為父親當年判漢降匈,而受漢室制裁。
所以,漢天子對此事的答復,對韓頹當在內的整個韓王部而言,都至關重要。
見韓頹當開門見山,秦牧也就不再繞彎子了“召外使至此,確為此事。”
“韓王率部歸漢一事,陛下已然應允!”
言罷,秦牧便將目光悄然撒向韓頹當面龐之上,見韓頹當并沒有流露出興奮或者激動后,只得無奈一笑。
“然個中詳情,陛下另有交代,好使韓王知曉。”
聽到這了,韓頹當才露出‘這才對’的表情,面色稍一正“將軍但言。”
看著韓頹當做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秦牧暗道一聲‘胡人果狡詐’,便將長安朝堂的指示,以盡量通俗的話語說與韓頹當。
“其一者,還請貴使轉告韓王自先韓王逃居幕北,漢家異姓而王者多反;太祖高皇帝以后,吾漢室再無異姓而王者。”
面不改色的忽略長沙王一脈的特殊情況,秦牧便正色道“韓王歸漢,則當去王號;陛下許韓王以徹侯之位,食邑襄城千五百戶。”
聞言,韓頹當雖面色不改,但暗地里卻是點了點頭。
雖然韓王部遠居幕北,與漢室聯絡不多,但對于漢室內部諸侯叛亂這種事,還是有基本的了解。
——漢室只要有諸侯叛亂,在消息傳到長安之前,很有可能會先傳到草原!
等叛亂進入白熱化階段,此事在草原也就人盡皆知了。
對于漢室不再容忍異姓諸侯王一事,韓頹當自是知曉;之所以還提出這個要求,實際上是為了試探漢室的誠意。
如果漢室眼睛都不眨,就允諾韓昭回歸漢室后仍為韓王,那韓王部,只怕是死都不敢回漢室了。
對于這個要求被駁回,韓頹當早有心理準備。
見韓頹當并沒有對此提出異議,秦牧便繼續道“及至韓王言‘率部居于邊墻事牧’,亦或不妥。”
說著,秦牧便淡然一笑“貴使當知,故燕王降匈奴,于幕南之地為匈奴東胡王;為匈奴探聽吾漢室機密者甚多。”
“若韓王亦欲駐于邊墻···”
話未說完,但意思卻已完全送達韓王難道是想做第二個東胡王嗎?
這件事,就讓韓頹當有些犯難了。
要說提這個要求,不是為了效仿老盧家左右逢源,那就是在耍流氓了;但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怕···
——韓王反叛,可是直接導致了太祖劉邦身陷白登之圍!
現在皇位上坐著的,可就是劉邦的親孫子!
如果韓王部就那么大咧咧的進入漢境腹地,鬼知道漢天子會不會因為那件往事,而為爺爺報仇呢!
即便漢天子不這么做,也難免會有漢人‘百姓’,如過去刺殺匈奴使團成員那般,挨個點殺韓王及族眾。
這才是韓頹當建議韓昭,提出這樣的要求,以爭取盡量不要深入漢室腹地。
那樣一來,漢人就不敢對韓王部苛責過甚;要是有啥不對勁,韓王部也能隨時溜回草原。
——左右不過是在草原上被欺負,總比命丟在漢地好!
若是運作得當,那學學東胡王兩頭吃兩頭好,兩頭都得罪,又兩頭都不敢放棄的光明事業,也未可知?
但很顯然,漢人也不蠢,根本不會允許韓王部,成為第二個東胡。
思慮良久,韓頹當還是無法限定決心,只能站起身,對著秦牧一拱手“陛下之意,鄙人俱已知曉;待鄙人回轉幕北,以此間事告與韓王。”
“及至歸漢事,當有韓王定奪。”
聞言,秦牧亦是笑著起身“自當如此。”
見韓頹當要離去,秦牧不忘補充一句“還請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