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暗自搖了搖頭。
“等軍校辦起來,要教的第一件事,就是軍事地圖的測繪!”
實際上,若是換一份軍用堪輿,情況必然會比現在這張代國疆域圖要好很多。
——最起碼,漢室此時的軍事地圖,已經有用三角形標記山丘的部分了。
但用三角形加‘某某山’‘某某丘’作為標記,終歸是很難讓人輕易看懂,也基本不會有人能借著這樣一份地圖,在大腦中還原出當地大概的地貌。
這對于戰斗的預先策劃工作,顯然是十分不利的。
無奈的搖了搖頭,劉弘便令殿內侍郎將這份長約兩丈,寬一丈的堪輿鋪在地上,又示意眾人圍過去。
“若是梁王見朕召諸位將軍,于此以代之堪輿謀戰陣之事,恐不日便當哭訴長樂?”
不忘調侃一句遠在睢陽的梁王劉恒,劉弘便臉色稍一正,望向一側的柴武。
“還請大將軍稍述馬邑一帶之地貌,及吾漢家之守備。”
先前聽到劉弘似是無心的調侃,殿內眾人正琢磨著劉弘此語有沒有什么深意,聽劉弘將話題拉回正軌,又趕忙齊齊望向柴武。
見此,柴武也是稍一拱手,來到堪輿旁,毫不在意的跪了上去,指向了一個黑點。
“馬邑,位故趙長城北四十里,代北雁門郡以南百五十里。”
柴武第一句話,就讓劉弘眉毛下意識一樣,望向地上的地圖。
在這份地圖之上,代國總體呈一個不規則的手機狀,上下長,左右窄。
最上面,即最北的一處,標記著‘雁門郡’等字樣;最南,則是與上黨郡毗鄰的中都縣。
在這個立著的長方體更靠下的位置,是代都晉陽。
而在劉弘認知中,‘比最北的長城還要靠北’的馬邑,實際上卻在雁門以南!
就連差點把劉邦折進去的白登山-平城一帶,都比馬邑靠北百余里!
在聽到這句話的一剎那,劉弘便滿帶著疑惑,望向了單膝跪在堪輿之上的柴武。
就見柴武話頭一滯,面帶苦澀的解釋道:“陛下或以為,今吾漢家之北墻,乃秦所筑之長城?”
聽到這句話,劉弘面上驚訝更甚!
卻聽柴武滿帶著屈辱和遺憾,將手指向了地圖上代表馬邑的黑點,而后在這個黑點以下,從左至右劃了一條凹線。
“隴右、北地及燕北,北墻卻乃秦長城;然代地之北墻,卻非為秦之長城,而乃戰國故趙所筑之長城。”
“代地之秦長城,乃于雁門以北,趙長城,則于秦長城以南百里百余里;于馬邑至雁門為最闊,相距二百里。”
說到這里,柴武大概在堪輿左上角外點了個點:“此乃云中,位秦長城北百里。”
“秦長城西起隴右,至云中,圍雁門而北延;趙長城則自云中而南折。”
聽柴武這番講述,劉弘對如今漢室北墻防線的認知,又更加具體了些。
簡單來說:代北地區,有更靠北的秦長城,及相對靠南的趙長城兩道北墻,作為防線依仗。
而從柴武話中的意思來看,代北地區的秦長城,很可能無法起到真正的防線作用,反倒是位于趙長城外的馬邑!
這就讓劉弘有些搞不懂了。
馬邑在雁門以南?
照這么說,馬邑怎么可能會成為前線,甚至是位于‘北墻’以外的一線?
馬邑以南,不還有雁門郡作為緩沖嗎?
看著劉弘臉上揮之不去的驚詫,柴武終是再搖了搖頭。
“啟稟陛下。”
“戰國之時,雁門本非趙國所有,乃趙國同東胡所相商之‘不戰地’;未得趙國答允,胡不得游牧雁門。”
“趙國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