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就連房子大一點,主人家都經常會出現丟三落四,找不著東西的狀況,就更別提產業遍布關中各地,牽扯到各行各業的少府了。
就拿如今來說,對于少府究竟有多少糧食,劉弘也并沒有太具體的了解。
——在糧食保護價推行之后,少府部署在關中各地的中、小型糧倉,基本已經轉變為了類似‘貨倉’的性質。
這些‘貨倉’的糧食吞吐量,幾乎是按每天數千上萬石來計算的。
就好比劉弘早上得知:藍田糧倉有糧米五十萬石,結果到下午,可能就已經賣出去幾萬石了。
晚上得知剩下糧米四十萬石,可能第二天一大早購入一批糧食,又變成了六十萬石。
如此高頻率、大幅度的倉儲流通,使得少府精確統計各地糧倉存糧,變得毫無可操作性。
再者,各地糧倉的‘貨倉’性質,也使得計算這些貨倉的糧食儲存量,變得毫無意義。
——算出來又如何?
反正這些糧食都不能動,要留在當地等百姓上門買。
所以劉弘目前準確的知道,且能隨時動用的,是少府在關中五處‘非商用’糧倉里囤積的粟米約五百萬石,以及宿麥超兩千萬石。
這還要歸功于今年年初,關中全方位的冬小麥補種,以及冬小麥在漢室依舊‘穩定’的糟糕口碑。
除此之外,此次馬邑戰役所需要的糧草,也早就送到了函谷關外的滎陽-敖倉。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第一批后勤輜重,已經早于大軍抵達代北。
對于少府在糧食方面的工作精度,劉弘對現狀還算是滿意的。
——能精確掌握的盡量精確掌握,不能精確掌握的大概有個數,并留下出入記錄,待以后審查,這已經是封建時代能做到的極限了。
糧食和錢,幾乎就是少府最重要的兩項產業了。
而糧食基本沒問題,錢又沒多少(糧食保護價政策流通成本),劉弘所能關注的點,實際上也就剩下軍械了。
實際上,劉弘此次到少府作室‘微服私訪’,確實是為了軍械的事。
此時此刻,馬邑之戰的參戰部隊幾乎都已經抵達了戰場附近,率部將領也即將從梁都睢陽城開拔。
根據東胡王盧他之在將近半個多月前傳回的消息,‘御駕親征’的匈奴單于冒頓,應該也已經離代北雁門一代不遠了。
漢匈馬邑戰役,可謂是一觸即發。
在這種時候,要說劉弘不緊張,那顯然就是在裝x了。
再怎么說,這也是劉弘掌權以來,第一次做出關乎漢室國運的決定——要是劉弘不想打,這場馬邑戰役根本不可能打得起來。
如果想求穩,劉弘大可以讓韓王部再多吹幾年寒風,等漢室富裕、強大起來,再挺直腰桿去和匈奴人叫板。
既然做出允許韓王部南歸,甚至主動接洽、迎接韓王部南歸的舉動,就已經說明,劉弘做好了最壞的準備。
但準備歸準備,戰爭的氣息越近,劉弘便越覺得有些心煩意燥,茶飯不思,就連張嫣交代的硬性指標,都有些無心去完成。
——現在的劉弘,還是太年輕了······
這不關乎是否掌權、是否加冠、是否親政,也無關乎政治手腕是否成熟,而是單純的政治威望積累不足。
舉個非常淺顯的例子:同樣是馬邑戰役,但歷史上的馬邑戰役,是武帝豬爺登基八年之后,才在時任大行(典客)王恢的提議下實施。
彼時的馬邑之圍,是純粹的‘吸引匈奴單于陷入包圍圈’,從而對匈奴造成一定打擊。
這其中,沒有‘漢室迎接匈奴部族降漢’的內由,也沒有‘匈奴單于憤怒的提兵南下’的狀況,就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