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辦吶······”
看著不遠處,那連綿數百步的關墻,以及屹立在關墻西端附近的烽火臺,酈寄的臉上不由流露出一絲難色。
重奪武州塞的行動,已經有了初步預案東路軍分出三部精銳,其中兩部各五千人,分別在馬邑以北三里、以南二里處的山林中潛伏待命。
在今晚太陽西落山后的一剎那,這兩支部隊便要迅速從潛伏點跳出,將武州塞南、北的道路阻斷!
于此同時,第三支,也是最重要的一支精銳,也要開始行動——從酈寄此時所在的山坡上潛行至武州塞關墻,而后以最快的速度掌控烽火臺!
至于東路軍其他部分,則分散在洪濤山附近區域,避免匈奴人從洪濤山所在的方向,向南、北逃走。
南、北兩個方向的阻斷人物,以及洪濤山的封鎖任務,對酈寄來說不是什么大問題。
但武州塞那座烽火臺,卻是讓酈寄、欒布二人傷透了腦筋。
先前建造武州塞時,漢室顯然是想到了‘匈奴人從洪濤山發動突襲,在烽火點燃之前控制烽火臺’的可能性,特意把烽火臺,建到了關墻西端立里數十步。
這樣的設計,顯然保證了匈奴人無論如何,都很難阻止武州塞通過點燃烽火,來向身后的馬邑、樓煩示警。
但反過來,當匈奴人掌控了武州塞,輪到漢室要阻止匈奴人點燃烽火時,武州塞這個設計,就頗有了些‘漢室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意味在其中。
就拿現在來說——酈寄、欒布等人所在的灌木叢,大概是武州塞關墻以東的洪濤山山坡之上,最靠近關墻的安全潛伏點。
今晚東路軍針對武州塞的突襲,也大概率要從酈寄現在所在的這個點發起。
而這處灌木叢,距離武州塞的關墻足有一百七十步,
但即便是在踏上關墻東角后,突襲部隊距離烽火臺的距離,也足有百丈!
二丈約合三步,百丈關墻加一百七十步的山林,這就是三百余步,近一里的突襲距離!
這樣的距離,別說是徒步跑了,就算是策馬疾馳,都得要那么二十息。
漢室如今射程最遠的大殺器——床子弩的有效殺傷射程,也不過三百余步。
而在這三百余步的突襲路徑之上,至少站著五十名匈奴士卒;除此之外,關墻兩側也駐扎著近二百人的守備力量。
這樣一來,突襲武州塞的這隊精銳,其任務也就十分明確了在匈奴人點燃烽火之前,突破至少五十名匈奴士卒的阻礙,完成三百步距離的高速突襲,抵達烽火臺下。
之后,這支突襲部隊還需要在得到資源之前,承擔起烽火臺的保護任務。
這,無疑是將酈寄逼到了瘋狂撓頭的程度。
武州塞關墻寬不過兩丈,頂多能并排站立六到八人。
即便按最樂觀的情況,即漢軍突襲部隊趁著黑夜,潛行到關墻以東一米,才被關墻上的匈奴人發現來算,擺在突襲部隊眼前的,依舊是一段長達一百五十步的關墻。
要想在匈奴人點燃烽火臺之前,突破這一百五十步的距離,突襲部隊的人數絕對不能太多,至多不能超過五十人。
而這五十人,才剛好能和關墻上的匈奴守卒形成一比一的數量比。
就算拼著損失三十到四十人的代價,把那十幾二十人送到關墻西側,也還有一個難題等著突襲部隊。
——烽火臺,并不在關墻之上,而是在關墻以內約十步的位置!
也就是是,在完成從關墻東端點到西端點的狂奔之后,成功抵達關墻另一頭的突襲部隊,還要沿著階梯走下關墻,才能到烽火臺十米以內的范圍。
而在關墻下的接替口,很可能會有近百人的匈奴士卒,攔在突襲部隊前往烽火臺的必經之路上。
“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