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清洗基片,他從箱子里面取出一大塊ito玻璃基片,將其掰開,成為小片的基片,然后撕掉上面的塑料保護膜,一片片整齊碼放在支架上。
許秋開工還沒到一分鐘,莫文琳便走了過來,笑了笑說道:“許秋,洗基片的活讓我來吧。”
‘大概是怕文章的二作被鄔勝男給搶走?’許秋內心猜測了一番,隨后偏頭看了她一眼,說道:“好啊,那我去配溶液了?!?
這個疊層工作的二作,許秋的意見可以說是決定性的,因為魏興思一般不太會干涉作者排序。
組里發表的所有文章,基本上都是文章的主要完成人,也就是一作來決定。
這樣也是比較合理的,因為導師不可能全程參與實驗,文章一作的視角是最為清晰的,誰的貢獻大,一目了然。
相對來說,許秋還是更偏向于給莫文琳二作的,畢竟疊層器件的制備,她是一早就參與了的。
鄔勝男如果只是幫忙合成材料的話,大概率能拿到三作,貢獻程度還是低了一些。
這也沒辦法,總不能整出來一個共同二作吧。
至于共一,許秋沒有考慮過。
一方面這個工作,他的貢獻量確實是最大的,沒有第二個人能和他的貢獻相當。
另一方面,小文章,甚至a、ees這種文章,許秋給其他人一個共一也無所謂,反正他現在也不缺。
而這種《自然》大子刊以上級別的文章,不可能隨意把一作讓出去的。
除非,自己將來能掛通訊。
但即使是掛通訊,一作加通訊也比單掛通訊要好很多。
不過,許秋也不是很糾結。
其他人有什么想法他無法控制,反正他能做到的就是在正式撰寫文章的時候,按照事實排序,問心無愧即可。
既然清洗基片的工作有人代勞了,許秋便進入手套箱,準備配制溶液。
他計劃中要用到的其他課題組的幾種材料,包括i8dfic在內,現在自己手上是沒有的。
因此,現階段頂電池采用的pce10:iei4f體系幾乎是無可替代的。
就算把iei4f換成組里的其他近紅外材料,比如ieioc、iei4cl或者fn4f的意義也不大,因為都差不多。
故而,許秋決定暫時固定不動頂電池的有效層結構。
那么材料方面可以進行優化的部分,就只剩下底電池的j4:pcb:idic4f體系。
這個體系作為底電池的光吸收范圍,大約在300700納米,而作為頂電池的pce10:iei4f體系,光吸收范圍大約在6001000納米。
兩者在600700納米處的光吸收是重合的,重合程度大約有100納米,這個范圍還是稍微有些大的。
因此,許秋計劃把底電池中的idic4f給替換掉,以期讓底電池的光吸收范圍向短波長移動(藍移),從而使得頂電池和底電池兩者之間重合波長范圍變小一些,給頂電池多留一些光。
不過,考慮到idic這個體系本身還是不錯的,可以制備厚膜器件,便于調控底電池的電流,許秋并不打算放棄使用idic系列。
于是,他決定采用idic的另外一個衍生物idic,來代替idic4f。
相較于idic4f,idic體系的光電性能雖然略微降低,但也可以保持在12、13這個檔次。
最重要的是,idic體系的光吸收范圍,相較于idic4f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藍移。
這主要是因為idic4f和idic端基的不同所造成的,前者的端基ic2f,引入的氟原子是吸電子的,而后者的端基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