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這種局面,劉安果斷地采取了應對措施,拿出一部分遺留下的積蓄,購置糧食打發走了這群紅眼的流民。
盡管這些饑餓的流民也想要進入劉家莊生活,不過卻還是被劉安狠心給打發走了。
匡扶漢室,僅靠錢糧可不夠,就是劉安傾家蕩產也不見得能對朝廷有所幫助。
這些終究只是九牛一毛,杯水車薪罷了,于是劉安只好狠下心來,不在接濟這些流民,回到家里再次閑置了下來。
雖然期間并沒有好友來找他寒暄,不過收到的書信卻是不少。
有的是為官期間對某位壯士有過知遇之恩,有的是一些私塾先生,更有的是一些謀士聽說他是漢室后裔便想來他這里做門客。
對于這些,劉安也只是苦笑一番,看來對我大漢忠心之人也不在少數,只是朝廷衰敗已久,要想匡扶漢室還得靠這些忠君之人。
可惜劉安如今已經五十有六,已然接近花甲之年,要想同這些忠君之人一同匡扶漢室,倒有些力不從心。
不過劉安還是一一回信,并且收好這些信件,同時把重心也放在了培養孩子的身上。
大娃是劉不文,二娃是劉不武,三娃是劉秀兒。
可惜三娃母親走的早,剛生下三娃就撒手人寰了,不過好在大娃,二娃倒是出息許多。
不過也不知道是不是劉安取名字有問題,還是大娃、二娃的天性就是如此。
大娃名叫劉不文,還真的就不喜歡讀書,平日里也只喜歡耍槍弄棒,好在護院劉大力的武力也不是不低,倒也可以教習大娃。
而二娃也是這樣,雖然名字叫做劉不武,不過這性格卻正好和大娃相反,平日里不愛耍槍弄棒,只喜歡搖頭晃腦飽讀詩書,時常也會高談闊論,紙上談兵。
至于三娃,本想讓他集合大娃二娃的優點,所以才給他起名劉秀兒,讓他秀到飛起。
可結果卻是三娃文不成、武不就,成了一個只會吃白食的混子,平日里還喜歡偷看莊里相仿的女娃。
整天游手好閑,不干正事,好在還是一個善良的娃,就是似乎有些過于早熟,腦海里總有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
劉安依稀還能記得,上次清河郡的張員外帶著他的三千金前來拜訪,三娃這小子一時沒看住,竟然和張員外的三千金玩起了過家家。
說什么以后要娶她為妻,同時還說出了許多不似他這個年紀的花言巧語,逗的那女娃俏臉紅的像個小蘋果一般。
也不知道三娃是從什么地方學的油嘴滑舌,竟然比他這個常去勾欄的人還要會玩。
而這一幕恰好也被張員外看到,張員外也是喜出望外,沒想到天底下還有這等好事!
別人不知道劉安是什么人,他張員外可是非常清楚。
這劉安祖上乃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后,而且還是嫡系,要不是因為買官賣官的事情,這劉安指不定還是這清河郡的太守!
要是春華這孩子能嫁進劉家,豈不是也能沾上一些皇室的血脈,而且看著這秀兒如此能說會道,想必日后成就也不會低于他父親劉安!
于是不等劉安反應過來,張員外就讓人拿快速出紙筆寫了一張婚約,而劉安也是被張員外一陣彩虹屁給飄上了天。
一番把酒言歡之后,劉安就稀里糊涂地在婚約上按了血手印,至此劉秀兒就有了未婚妻張春華。
從這以后,三娃這小子不僅吃著碗里的還看著鍋里的,不僅把郡里的未婚妻給迷的是言聽計從,還把流民里的一個長相水靈的姑娘,同樣也是逗的俏臉通紅。
這可把劉安氣的不輕,打小就這么拈花惹草,要是長大了還不妻妾成群?
劉安隨即一個機靈把那女娃收為義女,并且取名為劉倩,好絕了三娃這不軌的念頭。
可惜沒過多久,這剛認的義女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