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若無看向朱允熥,老朱家經過兩代的基因改良,容貌俊美已是常態。同以前相比,朱允熥只是輪廓稍顯硬朗了點,沒啥改變。但看在他眼里,卻發現朱允熥面相大變。原來福薄命短,暴斃而亡的命運通通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從精神到身體的勃勃生機,充滿了戰天斗地的壯志豪情!
作為首屈一指的相術大師,虛若無再也看不清朱允熥的運勢前程,不由心下詫異,到底朱允熥身上發生了什么事,才造成這個現象?
壓下心底疑惑,對允熥道“殿下可愿隨我到園內走走?”
朱允熥點頭,出門并排緩步。
“我認識元璋的時候,他才剛和馬皇后結婚。”虛若無像是隨口聊天一樣,“那時我便說小兄弟,你有大氣運,二十年內,天下必是你囊中之物!只過了十五年,他便開國稱帝!”
“皇祖父能有開天之功,也離不開先生等文臣武將出謀劃策,兵士效命殺敵,所謂氣運,也不過是聚眾,眾志一心,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大。”朱允熥習慣性的唱反調。
“殿下所說也不無道理。”虛若無淡然一笑,毫不在意,繼續道“轉眼間,四十五年過去了。當年我倆君臣相得,而后來他隨著權勢愈來愈大,掌控欲、猜忌心也愈發旺盛,屠殺功臣勛貴,我的建言他也不聽。索性歸隱而居,怡情山水,免得相看兩厭!”
“北伐勝利今何在,滿路勛貴滿目衰,王法高置明堂巔,殺盡腐朽方釋懷!”朱允熥怒裝一逼,“這些人忘了北元是怎樣欺壓我華夏百姓,以為趕跑北元,就應該自己作威作福了,人怎么能活成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勛貴官吏不恤民,貪財好色,飲酒廢事,無視民間疾苦,貪贓枉法。當《大明律》、《大誥》是擺設么!”
朱允熥還不罷休,問虛若無道“永嘉侯朱亮祖在廣東,結交豪族、橫征暴斂,害死番禺縣令,敢問威武王,這樣的人不該殺么?”
朱元璋或許有清掃開國功臣的嫌疑,但是你自己也不要給他遞刀子!所殺之人,有幾個不是按律執刑?就比如藍玉,或許造反無辜,但絕對取死有道!不過株連過重,也是洗不白的。
虛若無側頭掃了眼朱允熥,這個吳王平時低調本分,生怕禍事上門,如今怎變得如此慷概激昂?他的心境早已到了古井無波的地步,淡然道“你搬出《大明律》《大誥》,是為了想問我,為什么不按《皇明祖訓》,支持你當皇太孫么?”
也不想想原來的朱允熥是什么樣子,壓得住母族外戚么?到時大明是姓常還是姓藍?允炆母族勢弱,朱元璋都要幫他掃清障礙呢!
朱允熥回道“不是我一定要當太孫,這么多年過去,一切早已塵埃落定,當個清閑的富貴王爺也不是不行。縱情山水,看看我大明江山,固所愿也!”
手握重兵的藍玉、常升沒死怎么可能放你出去就藩?就算他們死了,你就藩的可能性也小的可憐。虛若無不答。
朱允熥繼續“但是我母親常氏,開平王常遇春之女,家傳武功修為,生我又是二胎,怎會第二天就產后出血而死?當年我若不是被奶媽抱走,還有現在的允熥嗎?后來,我同胞大哥熊英,年八歲而夭,我父,堂堂大明太子,文治武功,怎會在37歲壯年染風寒而亡?去年,秦王叔朱樉,年四十病故。我若再不抗爭,接下來會輪到誰,是我還是晉王叔?誰會是最大的受益者?”
這其中最大的兩個得利者,當然是朱棣和朱允炆,兩人分工明確,各自選擇目標下手。
允炆庶出,朱標不死,嫡長子朱雄英不死,他沒有一絲機會,允熥給了呂氏撫養,反而讓她難以下手!
而朱棣早不滿立允炆為皇太孫,但他上面還有兩個嫡出的哥哥,秦王和晉王,不死也輪不到他!
虛若無首次默然,很多事情,一串聯起來,哪怕當時是多么的合理,事后想起也會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