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科舉制度,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最大的硬傷。
科舉制度和現代公務員考試沒什么區別。都能在短時間內,給國家補充大量的預備役官員。
所以,擁有科舉制度的朱元璋,可以是十萬為單位殺死貪官和謀反的官員。
但是在任人唯親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穆罕默德四世卻不能在短時間內處死大量的官員。哪怕有證據證明這些官員都是參與了謀反的。
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皇帝的兒子固然是皇帝,可是官員的兒子也會是官員,地方小吏的兒子還是地方小吏,教會長老的兒子仍然是教會長老。
這是個純粹的封建國家。
歐洲也差不多,軍隊里軍官絕對是貴族,沒有貴族身份的,只能做士兵或者士官。
穆罕默德四世能做出這個決定,不是心胸有多寬廣,而是為了更好的統治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其實科舉制度,對此時的奧斯曼帝國和歐洲來說,不算是新聞了。畢竟歐洲人派過去的傳教士以及奧斯曼帝國的商隊,都能帶回賽里斯帝國的準確消息。
但是科舉制度,是要動貴族這塊蛋糕的。
貴族的長子,固然可以什么都不做,躺贏就能繼承爵位和財產。
但是貴族的次子們和私生子們,就沒這么好命了。
在歐洲貴族以及奧斯曼貴族,人均六到八個兒子(包括私生子)的情況下,只有一個長子是可以躺贏繼承家業的。剩下五到七個孩子的工作問題,其實還是要趴在國家身上吸血才能解決。
以英國為例,除了出售爵位,英國陸軍中低級軍官的位置也是可以出售的,當了陸軍軍官,自然也算是一份工作。
這樣買回的軍官工作,怕死的話,在戰爭之前可以將自己的軍官頭銜賣掉,反正英國政府也不在乎——英國一個島國,指望陸軍的話,早就滅亡了。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御嘛,而且海軍本來就是用于進攻的兵種。一戰的時候,被德國人養了多年的存在艦隊最后先叛亂了,也說明了這一點,海軍長期養在碼頭,只會被酒精和女人消磨掉他們的戰斗意志。
英國比較奇葩的是,和明碼標價購買貴族不同,購買陸軍軍官的價格,是和期貨一樣,價格不斷變化的。
如果遇到戰爭期間,或者可能發生戰爭期間,陸軍軍官的出售價格就會大幅度變化,一般要是遇到硬茬子的戰爭,英國陸軍軍官的價格就會在短時間內大幅度下跌。如果是幾乎必勝的戰爭,陸軍只是去走個過場,那陸軍軍官的價格就會上漲——畢竟人人都喜歡打勝仗還不參與危險。
英國后來大量使用殖民地部隊,也真是沒辦法,英國陸軍反正是指望不上的。
至于英國人沒賣海軍軍官的位子,是因為海軍軍官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能。不過英國海軍軍官學校,也是真貴族學校。
至于英國商人,因為就算花錢,也給孩子買不到英國陸軍軍官的位置,更希望孩子讀書成才,如果孩子能考個稅務官,也就算光宗耀祖了。
這倒不是英國稅務官能貪污,而是英國國會干掉查理一世,在稅務官設立的時候,給稅務官的定義就是個高薪養廉的工作,剛入行的稅務官也保證有英國中產階級的收入,而且稅務官的工作也非常體面。
總之,在英國,體面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收入達不到中產階層,又體面不起來——想要體面,家務事不能都自己動手,總要養一兩個仆人吧。
1667年1月底,牙膏廠和牙刷廠建好之后,牙膏牙刷的銷量卻成了問題。準確的說是豬鬃木柄牙刷和牙粉的銷量成了問題。
安迪給東區人的標簽是先活下去,所以,相對廉價的蜂窩煤主要是在東區銷售的。
牙刷牙粉,其實算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