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仙蒂的英格蘭電影公司也好,安氏商社持股的英格蘭動畫公司也好,其實并沒有因為拍攝電影賣拷貝大賺特賺。只能說是有些利潤。
到是賣各種電影設備器材耗材的安氏企業大賺特賺了。
其實歐洲和新大陸等英殖民地,都在流行電影放映,歐洲主要幾個國家也都在建設自家的商業電影公司。
像是法蘭西、威尼斯這樣的共和國,覺得電影要拍出共和國的新面貌來,至于封建王權國家,希望能把自家祖先們的事跡拍得英明神武——至于自己的事跡,留給兒子去拍。
自己把自己拍的英明神武,好像有點無恥。可信度也不高。留下一些日常生活的影像資料給后代兒孫也就差不多了。
現在英國的電影公司,只有在倫敦地區能吃到一部分票房——這還是安氏商社和維克多商社名下的電影公司才有的政策。
剩下得地方都是靠著賣拷貝賺錢,如果買了拷貝的自己再去拷貝電影賣拷貝,電影公司毫無辦法。
當然,也并非真的毫無辦法,因為那種只買一個拷貝的外地商人,就很有復制拷貝的嫌疑。
在1685年1月,扯皮了數月之后英國議會通過了《電影保護法案》,認定電影也是一種專利,每部電影的專利權受到專利保護法十四年的保護。這期間,禁止購買電影拷貝的人再次拷貝電影進行商業販賣。
《電影保護法案》通過后,倫敦之外的地區,都劃分了拷貝代理商,拷貝在英格蘭再也不是隨意拷貝買賣,而是分片承包播放電影。這也形成了最早一批的英格蘭放映公司的雛形。
17世紀,英格蘭代理商們,也沒有一個是善茬的,聽說有人在自己承包區兜售廉價拷貝的,第一時間肯定不是報警抓人,而是肯定會召集人馬打上門去。打個半死才會交給警察。
至于英格蘭之外的地區,按照安迪的建議拷貝也是按區域承包,如果你的地盤出現了盜版拷貝,損失的是代理商自己的利益。
承包商為了承包某塊地區或者某國的承包權利,都要向電影公司交一筆名為承包費用的錢。
有人想要競價,必需繳納更高的這塊地區的承包費用,以及承諾不賣出數量更少,也就是至少持平的電影拷貝。
這樣電影被私下拷貝翻錄的風險,就轉嫁到了地域承包商的頭上。
想做這個生意的,之前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在當地是不是罩得住。
1685年新年期間,安迪最小的同父同母的妹妹貝妮也結婚了。新年期間東區狂歡節的免費酒水、派的費用仍是安迪支付的。
貝妮如今也已經是25歲的大姑娘了,換了在農村地區的話,恐怕孩子都能滿地跑了。
貝妮的丈夫是一個很精神的小伙子,安迪的印象如此,不過不是貴族,而是律師。
兩人是福特大姐夫介紹的。
安迪也覺得有個工作的丈夫會好一些,英格蘭貴族整天就剩下吃喝玩樂了,這么看著簡直是大英藥丸。
貝妮也并沒有按照公主級別的婚禮出嫁,只算是按照富商的女兒出嫁的。
當然,出嫁妝的是安迪這個哥哥。
傳統就是如此。
不過安迪做人哥哥的任務并沒有結束。
老爹艾倫.卡特先生那里,因為無所事事的時候壁咚了太多人次的波斯舞女,其實家中還有二十九個私生女。未來安迪還要準備至少二十九份嫁妝。
安迪都不知道老爹為什么能這么清一色的生女兒。被詛咒也不過如此了。
自己這個做哥哥的,壓力很大啊。
雖然同父異母,可也是親妹妹。嫁妝可能會少一點,可長大后還是會給嫁妝嫁人的。
好在妹妹們最小的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