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隊伍任命下達之后,馬上安排分發槍械。
冷兵器主要是配備匕首,刀,長槍還有少量弓箭。
火器的話用的還都是一些老舊槍械,近的有1777年式短管陸戰燧發槍,遠一點的也有火門槍,更久遠一點的什么三眼銃就不要了。
為了這一批火器軍械局可謂是刮地三尺。
沒辦法,上面把話放下來,一個月必須湊夠兩千人的火器配備。
以軍械局的產能是有夠嗆,累死也做不出兩千把燧發槍呀。
后來想了一個辦法,因為華人在南洋多少都要有點保護措施,所以各家各戶基本都備著一些武器。
更夸張的是還有華人從自己家拉出來自制的土炸藥說要上交。
回收各地的老舊槍械進行二次改造,雖然在使用壽命上大大減少,但是羅蘭芳也沒指望能用多久。
等新式火器研發出來馬上就可以進行量產。
羅蘭芳知道未來的主流是后裝槍,所以對于燧發槍也只是一個過度作用。
一個月之前軍械局已經在開始根據羅蘭芳的思路開始進行后裝槍的研發制作。
后世的十九世紀上葉才誕生第一把后膛槍,這一世注定要從他的手上誕生了。
還可以直接一步到位上刺刀,至此就可以解決從遠古以來一直困擾著統帥們的問題—裝備遠程武器的部隊不善于近戰,近戰兵種又無法遠射—終于得到了徹底的解決
在此之前,只有極盛時期的拜占庭重騎兵做過這種嘗試(他們被要求同時使用劍矛和弓箭兩套武器),刺刀的發明部分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另一個讓羅蘭芳看中的就是手榴彈了,這東西放古代叫‘掌中雷’。
這還是從一位華人自己造出來的土炸藥上得到的靈感。
在看見土炸藥的時候,羅蘭芳就提出了把炸藥裝進木柄之中,再混進鐵珠的想法。
到時候爆炸開花,絕對是個戰場殺器。
沒想到他居然還真能做的出來,沒過幾天就拿著他組裝的木柄手榴彈找了過來。
這么一試,威力還不小。
這都得益于西婆羅洲一片金礦較多,大家都需要火藥來進行炸礦,玩的久了自然就熟能生巧,各種各樣的花樣都能搞出來。
羅蘭芳當場就把這種手榴彈命名為95式木柄手榴彈,并向軍械局下達了大量制作的命令。
在火炮方面蘭芳的基礎還是有些薄弱,只能大量使用手榴彈來增強炮火。
這可是他給西方殖民者專門準備的大餐,拿來對付土著什么的就太欺負人了。
可以想象一輪手榴彈甩過去,土著就全都炸窩了。
對于這種能夠制作進行研發創新的技術人才羅蘭芳從來都是大方的。
賜下寶鈔百兩。
還特地讓他去軍械局專門負責手榴彈的研究,主要就在于如何保證它的安全性。
當然對于那些散落民間的技術人才,羅蘭芳也是不吝重金招攬。
只要是有用之人,愿意為蘭芳出力的,馬上就可以飛黃騰達。
為了搞這些東西,羅蘭芳可謂是把自己上輩子學的東西都挖出來了。
來來回回好幾天都沒有好好休息,羅蘭芳也感覺有些疲憊了。
為了議定95式木柄手榴彈和暫定為下一代制式武器的后膛槍的研發,羅蘭芳可是好幾天都待在軍械局和工匠們一起討論。
雖說技術上的事情他不懂,但是大方向上聽他的沒毛病。
這都是后世已經總結出來的成功經驗,只需要多嘗試幾遍就可以成功,總比自己沒頭蒼蠅般的亂找來的好吧。
不過根據工匠反映,制約火器發展的依舊是鋼鐵,在婆羅洲上沒有什么有價值的鐵礦資源。
這也就導致了,蘭芳國想要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