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雖然各地海外華人遠赴海外,但是他們并沒有丟棄自己祖先。
他們帶著故鄉的土壤來到他鄉,每逢佳節便會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
為了加強海外華人的團結意識,羅蘭芳專門在東萬律舉行一場祭祖盛典。
城中街道到處都是從別的地方趕來的華人,他們或聚或散,三三兩兩的交流著,顯示出屬于他們的勃勃生機。
在道路的最盡頭,依山傍水,在中國風水中屬于絕好的風水寶地。
其上正屹立著一座恢弘的廟宇,上面赫然書寫著三個鎏金大字“炎黃廟”。
登上階梯,只見兩座石像屹立于此。
這兩座石像做的是全身像,不同于內地的頭像,更像是里約熱內盧基督像的造型。
當然了,由于時間緊、任務重,肯定不可能比內地的炎黃像更高大精致。
但是粗狂之中更顯大氣,更符合南洋華人開疆拓土,篳路藍縷的特質。
這只是前期一個過渡,羅蘭芳的最終計劃是在山頂之上修建一座高達四十九米的炎黃始祖像。
群臣陛下,奇觀誤國呀!
他們并肩站立,背靠北方,伸出雙手向南方擁抱,分別寓意著不忘根本和將南洋攬入懷中。
當后世人看見他們的祖先的時候,無疑會產生極大的民族自豪感。
這也將成為東萬律的一座地標建筑,整個東萬律都會在炎黃像的注視之下。
當然了,以后誰要是敢給自己炸刺,就讓他來修石像。
沿著起起伏伏的臺階上行走,望著下方川流不息的人群。
羅蘭芳心中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他一定要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巔。
如果連這樣的偉大民族都不能成為世界的執掌者,豈不是太過于遺憾了。
日懸正中,一時鼓聲大震,號角聲連綿不絕。
一時間風起云涌,好似天地都為之震撼而鼓蕩了起來。
眾人散落于各地都還沒做好準備,便被一連串雄渾的聲音所震懾:
赫赫華夏立東方,人文初祖數炎黃,
三皇五帝遺厚德,夏商兩周拓土疆。
祖龍一統文軌同,漢武奮烈四邊空,
魏晉風流今猶在,大唐氣魄尚未終。
倉頡落筆鬼神哭,蔡侯造紙天地動,
孔孟老莊墨韓孫,百家爭鳴百花紅。
有屈子涉江,有蘇武牧羊,
為飛將軍箭,為岳武穆槍。
汗青留丹太史筆,精忠為國放翁詩,
太白醉狂成劍氣,東坡豪唱隨大江。
曾隨定遠入虎穴,曾與散朝滅敵國,
犯我雖遠亦必誅,豈容宵小做歌舞。
五岳接天何其高,三江連海何其廣,
絲路花雨通絕域,茶道銅鈴動蠻荒。
南洋諸島乃吾土,北溟寒苔亦吾邦。
四千載日月,八萬里家鄉,
倚天有長劍,衛國當自強。
這是后世一本小說中所做的詩歌,里面引經據典,十分大氣磅礴。
羅蘭芳見獵心喜,馬上就把它摘寫了過來用作祭祖大典的開篇詩文。
果然沒有白費這一番心思,現場效果燃爆了,可以想象幾十個大漢拿著擴音喇叭憋足了勁的在那喊。
真可謂是雄渾之音,聲振寰宇,壯哉我華夏文明。
不過也沒有忘了宣揚一下華夏統治的正統性,看著下面臉色發白的各地土人酋長。
羅蘭芳也是得意一笑,不給他們看看真本事他們是不會乖乖的。
這就是所謂的夷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
你好好對他們,他們還會覺得你軟弱無能,殊不知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