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筑路工程終于進入正軌,秉承著“邊勘探邊設計邊施工”的指導原則,一支臨時組建起來的筑路工程隊取代了原來鬧哄哄出工不出力的基本勞力小組。
因為他們沒有十八世紀末的婆羅洲陸文資料。
路基采用的填土式,這種路基適用于平原和丘陵地區的低平地段。
為了減少運輸環節,決定盡量采用路邊溝取土,取土坑只作為補充。
施工對先根據車馬寬度算出的公路邊溝的寬度,從路基邊緣向外按該寬度量出邊溝的邊線位置。
一般都是用石灰灑線標記或者用打椿拉繩來訂出邊線的,萬枚不舍得用石灰,就改灑草木灰來定邊。
從邊溝里挖出來的土,淺表層是水稻土或者其他富含腐殖質的土壤,這樣的土施工隊是不要的。
修筑路基最好是采用粘土和砂性土。
這二種土在工地沿線都不缺少,使用起來很方便。
因為位置湖泊河流多,砂性土很多,土中夾雜有許多鵝卵石和貝殼,直接填埋進路基對路基的整體強度不利。
被安排負責取土工作的左天明就在取土現場設置了筑用的沙石篩,將土中的石頭、貝殼都篩選出來。
鵝卵石可以作為建筑材料,貝殼,萬枚則打算用它來燒石灰――不過他只知道貝殼可以燒,并不知道怎么去燒。
被篩選過的泥土被用來填埋路基。
整個路基的截面呈階梯型,用粘土和砂性土交替分層鋪設的,泥土每填高二十公分就用壓路機碾實二遍。
這樣持續把路基填土到一米。再把兩邊取過土的邊溝整平以利于排水,整個路基就大致完成了。
相比之下,路面的工作要復雜一些。
土質的路面要求平坦密實,天氣干燥的時候不松散,行車時塵土少;下雨時能很快把水排干。
這幾個工程技術人員從來就沒搞過路橋工程,萬枚晚上上了一個夜班把羅蘭芳給他的資料都復習了一遍。
更改過筑路計劃之后,整個進度就快得多了。
羅斌也說到做到,民政部那邊通過緊急調令,把所有修過路或者是參與過路橋工程的人都調集起來。
萬枚親自上陣,巡視著工地,順便教這些新來的筑路工人一些工具使用方法和土工作業――說來可憐,多數土人奴隸連到手里的鐵鍬都拿不利索,要他們鏟個土,挖個溝、耙平地面沒一個做的像樣的。
他教了一會,又看了下器械的施工情況。雖然使用大型器械的人也不怎么熟練,好歹還能做――幸虧上崗之前還是有那么一些人會使用。
還好有大型筑路器械,萬枚暗自慶幸,否則很難想像這群所謂的施工隊員會把活干成什么樣子。
巡視一遍,忽然看到有個人干活有模有樣的,他以前專門做路橋建筑,生手還是熟手一看便知。
小伙子看起來壯壯實實的,就是干活有點懶散,動作緩慢。
萬枚走了過去,說“干得不錯啊,上過工地?”
“上過,我干過的活可了。”小伙子歇了下來,“你是萬頭兒吧?”萬枚過去是一個建筑工程的頭兒,于是大家都跟著這么叫了。
“沒錯,是我。你認得我?”萬枚有點詫異,這個人他并不認識。
“盡快認得上頭是我們做屬下的基本能力么,”小伙子笑了起來,“看到上司來了,就得趕緊賣力干活……”
萬枚哈哈笑了起來,“你叫什么?”
“譚壯。大伙都叫我壯漢。”譚明說著又干起活來,“我不但在建筑工地干過,還做過護鏢、采礦工人、、印刷工……”
“當印刷工人怎么到這兒來了?”
“這不一把年紀了也沒混出個樣子,以前大家都過得不好,又失業。想反正混不出名堂了,干脆換個地試試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