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是砂性土,這種土透水性好,壓實后穩(wěn)定。萬枚就全部取了這樣的土作為地基土。用小翻斗車運來的填土倒在地基上,每填埋二十厘米高就用壓路器械來回碾壓三至五次次,再填土,再碾壓。連續(xù)二次之后就算基本完工了。
萬枚原來還打算在整個場地上面鋪一層碎石,不過他們沒有碎石機,沙灘上的石頭大大小小,形狀也不規(guī)則,不太好利用,就省卻了這一步。
完成后的整個堆貨場略高出地面,俯視呈長方形,三面有斜坡,坡下是排水溝,朝向海灣的一面按臨時公路的標準修筑了一條簡易路連接碼頭。
“有足夠符合標準的硬木的話,就可以給這個貨場搭建一個棚子了。”萬枚有些遺憾,“現(xiàn)在只能鋪上一些草蓋了。”
“那也沒有磚瓦蓋屋頂。”羅斌說。
“這倒不要緊,用木板覆蓋就是了,臨時性建筑不用那么講究。我主要是怕那些運輸隊過來的水泥,下雨被淋了的話就能當土方填地基了。要是沒了水泥,很多事情就難辦了。”
“木板?說起來木材在哪里呢?營地的塔樓、還有廁所,都得要木材。”
“我們正在組織人力卸貨船上的蓋貨草蓋,力爭最快速度送下來把易損貨都覆好。”戴毅是南海市政府派駐一號沙灘的管理員,“木材,到現(xiàn)在還沒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出來……”
木材,是人類使用最早,也是最為廣泛的一種自然材料。建筑隊當然不會放棄這種獲取容易,加工難度低的材料。從一開始,羅斌就分配了相當多的勞動力去伐木。
前面就已經(jīng)說過了,由于婆羅洲是熱帶雨林氣候,周邊的雨林多,也就代表著樹木資源豐富。
但是這也造成了一個難題,雨林之中,毒蟲猛獸非常之多,進去伐木的話一個不慎可能就會喪命。
而且木材的加工也是一個難事,以現(xiàn)在的工業(yè)水平,想要又好又快的將一顆大樹加工成木板也是很有難度的。
“我不在乎這些,派那些奴隸去雨林中伐木吧,反正他們常年在雨林中生活,想必他們有這種本事活下來。”羅斌的語氣顯得有些冷漠。“只要能趕上工程進度就不要緊,至于木材加工這方面,我再給你配幾個木工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