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內的電影市場還處于僧多粥少的階段。
每年冒頭的就是那幾張老面孔,導致觀眾看的不是大片就是喜劇。
問題是大片沒有好萊塢的大,喜劇的上限太低。
這么下去國內的大盤早晚被好萊塢瓜分干凈。
因此,賈科長創立了“添翼計劃”,小崔創立了“新銳導演計劃”,黃博組建了“hb+u新導演助力計劃”。
這些計劃的推出,就是為了扶持一些新人導演,讓這塊市場多出些生命力。
這些計劃中最為成功的,就屬寧皓主導啟動的“好猴子72變電影計劃”,一共扶持了十位優秀的電影人。
這十個人中,包含有《我不是藥神》的總導演文木野和《繡春刀》的正牌導演陸洋。
一般來說這樣的導演扶持計劃總是想在這些導演身上撈點好處,就像養一只下金蛋的母雞。
然而寧皓這人還是有點社會責任感的,可能是出道時就受過劉天王的照顧,所以他了強大的制作平臺,從前期的資金、劇本,到中期的制片、演員、特效,再到后期的宣發支持全都予取予求。
并且最難能可貴的事,他不為這些導演的作品設定硬性指標。
完完全全的任其生長。
導演本來就是個燒錢的職業,他這么放任不管,任由這些人不為票房考慮,那就更燒錢了。
季云的五十萬投入跟寧皓的手筆一對比,簡直是杯水車薪。
季云不怕砸錢,就怕投錢之后連個水花都激不起來。
但是如果這些導演有功底,那他不妨放手一試。
章猛無疑是有功底的那一個,從《鋼的琴》這部電影中就能看得出來,他的身上充滿才氣。
“本子給我看看。”
季云伸出手,雖說他對章猛萬般看好,恨不得直接將他簽下來,但是該走的程序還是要走一走的。
章猛嘴一咧,露出一個尷尬的笑容,“劇本我還沒寫好。”
喬山臉色有些古怪,這人好像真就是專門來消遣他們的。
你說他是騙子吧,人家能寫出那么多優秀的小品本子,你要說他不是騙子吧,這現在不就是干的空手套白狼的活么?
章猛臉色漲紅,自己手里也沒個本子,純靠過去的成績實在是很難打動人。
他來這里也是帶著試試看的姿態,和辭了工作的忻玉坤不同,他打的注意是季云這說不通就回去接著寫小品本子,等什么時候有錢了再出來擁抱夢想。
反正餓不死。
章猛感覺自己這事辦的也有點不地道,不過來都來了,他總得把自己想說的都說出來。
他硬著頭皮道“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下崗工人退休后的生活,競爭力在于笑料和故事背景。”
季云點點頭,笑料這一塊他很放心,《功夫》和《說事兒》這兩個小品本子在趙老師的職業生涯中也算得上是佳作。
“背景的優勢體現在哪?”
“主要是東北的城鄉有種落后的烏托邦主義,先進的工業技術慢慢的被時間淘汰,從原來人們給這些極其報以的未來,到被時代摧殘,走向沒落后的反差感。”
季云也明白,用后世的詞來概括,就是蒸汽朋克范。
而東北人天生的浪漫主義樂觀精神也對這種藝術背景帶來了諸多裨益。
“你覺得怎么樣?”
季云沒有回話,而是問了問身邊的喬山。
喬山也有些唏噓,他也是東北人,那邊的情況可不就是他說的這樣么。
從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轉型為天下糧倉,這片黑土地上就是有這種時代的反差感,所以章猛的話一出,他就不自覺的為這部片子暢想起來。
但是想歸想,作為公司的員工,他不能因為這種認同感讓季云為這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