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邊在深山野嶺上過著悠閑“養(yǎng)豬”的日子,那邊長安城中卻是人心惶惶、謠言四起,夏侯楙正急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坐立不安。
原來,自數(shù)日前開始,長安城的巡防士卒便連續(xù)于晚上看到東、西兩個方向都有流火逆行上天,“天火墜地”的傳說還時有所聞,而“地火沖天”卻是聞所未聞,守城之士卒私下相談,都覺得此事極為異常,定非吉兆。
而隨著頭天晚上負責守城的士卒交班回家休息,這個消息自然傳入城中百姓耳中,有心之人在第二天晚上留心觀看夜空,亦自然看到了“地火沖天”的異像,于是關(guān)于這個異像的傳聞便在城中慢慢流傳開來。
恰好此時,又有兩則如幻似真的流言在城中開始引起熱烈討論,首先第一則,就是有人說,此次“地火沖天”異像中的地火,并非一般凡火,而是鬼火,乃是陰間鬼王召集鬼兵、攻略人間、掠取凡人血肉魂魄所發(fā)出的信號,待鬼王聚集足夠數(shù)量的鬼兵,自會展開人間攻略。
而長安東、西兩邊方向都能看到鬼火出現(xiàn),鬼王跟著下來可能率領鬼兵從東、西兩邊夾攻長安,屆時定必生靈涂炭,長安將會化為人間鬼域,大家還是早早逃離長安為妙。
長安城內(nèi)的百姓少部分對此流言嗤之以鼻,全不放在心上,但大部分百姓還是對此驚懼不已,皆因此則流言雖然聽著無稽,但是“地火沖天”的異像確實存在,那是眾人那么多雙眼有目共睹的,可不是作假的,而又沒有人能解釋清楚這“地火沖天”是怎么一回事。
異像已經(jīng)連續(xù)出現(xiàn)兩晚了,萬一此則流言說的是真的,那大家留在城中豈不是等于白白送死?不過城中百姓也沒有可能只憑此則流言,就離鄉(xiāng)別井,貿(mào)然離開生活了這么多年的地方。
只是隨著后來“地火沖天”異像的繼續(xù)出現(xiàn),城中百姓更加人心浮動,惶惶如大禍臨頭一般,果然“未知是人類最大的恐懼來源”這句話是十分正確的。
不過長安太守夏侯楙自是對此則流言不以為意,認為只有愚民蠢貨才會相信,如他夏侯楙此種高層人士,自然不會相信此種無稽傳言的。
但是夏侯楙卻對另外一則流言表現(xiàn)出極大的關(guān)注,那則流言是說,諸葛亮大軍已經(jīng)大敗司馬懿,其已經(jīng)率領大軍一路攻城拔寨,直往長安而來。
夏侯楙初時并不相信此則流言,認為不過是一般敵軍謠言而已,不過自己身負守城重責,卻不能不查清此流言的真實性,于是夏侯楙便派出不少探馬往郿城方向而去,以求證此則流言的真假。
不過隨著這批探馬如泥牛入海一般,蹤影全無,夏侯楙心中便拔涼拔涼的,他明白到,此種情況,就算司馬懿不是全軍盡墨,也定是損失慘重,這才會讓諸葛亮大軍深入關(guān)中腹地郿城附近,下一步諸葛亮絕對是打算攻占長安的。
如今沒了司馬懿大軍在外接應,長安僅憑自己手中這三萬大軍,是斷斷不可能守得住的。而自己亦深深明白,魏主曹睿即使拼盡全力,也沒可能于三個月內(nèi)籌備到足以對抗諸葛亮的軍隊和糧草輜重等。
如果東吳那邊再趁火打劫一番,魏主曹睿有可能要花半年時間才能抽出足夠的軍隊來援長安,屆時相信自己早已死翹翹了。
所以現(xiàn)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棄城而逃、順便保全城中三萬精兵,以圖再起。不過自己此次蒙魏主曹睿大恩,若不顧而去,回至魏國定難逃抄家滅族的大禍,到時更加生不如死了。
想到這里,夏侯楙心中頓時發(fā)苦,原來以為外有司馬懿二十萬大軍此等強援,前有郿城曹真抵御諸葛亮大軍,自己領三萬軍馬鎮(zhèn)守長安自是十拿九穩(wěn),誰知道現(xiàn)時形勢大變,長安隨時有覆滅之危。
夏侯楙左思右想,并沒有什么好辦法穩(wěn)守長安,便招來參謀和書吏,把此間情形寫成軍報,向洛陽送去,希望魏主曹睿能大發(fā)慈悲,命自己領軍撤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