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老大向我講述完涼州之事的前后經過,我也通過推測,腦補完整個涼州之役的種種情況后,諸葛老大便慢慢地喝了口茶,繼續說道“為師派伯約前往涼州協助安國之本意,乃是伯約熟悉涼州上下諸般情況,欲借其穩定涼州局勢,使吾后顧無憂。
因此,一日未得安國或伯約之回報,確定涼州局勢安穩,為師一日便不能弄險,全力東顧長安,以接應幼常及文長。
后來更得知郭淮意圖染指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而伯約亦作出了大膽的舉動,為師更是不能不顧后路,只圖進取了。
為師雖已安排了伯約協助安國,為師亦相信二人定能挫敗郭淮,至不濟亦能穩定住涼州局勢,不過戰事一起,自是錯綜復雜,勝負難料。
涼州戰事,關乎國運,為師縱是信重伯約,亦不能輕率而動,只能耐心等候伯約或安國之戰報。
幸虧伯約智謀膽略過人,使計速定涼州,更逼得郭淮倉皇而走,成就定國之功,亦令為師勿用他顧,只留一萬兵馬鎮守郿城,其余大軍盡往長安而來。
只是這般磋磨時日,累幼常焦慮不安,委屈幼常矣。”
“老師切莫如此說,老師為國盡心竭力,自當穩妥為先,為戰之道,安有不顧后路只管向前之理,老師如此做法方是正道,弟子十分明白,安有委屈之說。”
“幼常果是深明事理,為師實在為有此佳徒而欣喜,幼常,此番北伐之事,大抵已經完結,至于潼關之得失,大體也應如幼常之言,不至有多大疏漏。
如此,為師與汝兩師徒,大可說說一些私人之事矣。”
“未知老師有何吩咐,弟子當洗耳恭聽。”
“嗯,此次北伐之役,幼常立功不少,大漢欲要克復中原,自是‘功必賞,過必罰’,但如今曹魏大敵當前,漢室尚還疲弱,自當集中所有力量對敵。
故為師當為眾將表率,謝絕封賞,亦會向陛下上表,此次大戰勝利,不宜大肆封賞,當盡錄其功,待漢室興復之日,再作裂土封侯之論。
此番不宜大賞,有功士卒,盡皆晉爵一級便可,以幼常之見,為師此論當否?”
“老師此論甚是有理,弟子自當遵從老師之命,不言封賞之事。”
“幼常深明大義,然為師亦非鐵石心腸之人,自會于其他地方對幼常補償一二。”諸葛老大邊說邊促狹一笑。
我連忙揉了揉眼睛,幾乎以為自己看錯了,想不到諸葛老大一向嚴肅,也會露出這種惡作劇一般的表情,于是我便好奇問道“老師所言,乃是何意?”
諸葛老大聽我如此問,面色一正說道“為師之意,一旦潼關穩控于吾漢室之手,為師便遣汝攜表上陳陛下,請陛下擺駕長安,使大漢朝廷還于舊都,向天下宣示吾大漢正統所在。”
就這?這便是所謂的補償?我當即大惑不解,一臉懵逼的表情。
諸葛老大看我表情,便知道我沒明白,于是繼續說道“幼常與果兒之事,為師早已知曉,正好趁此次上表之時,汝前去尋汝師娘商討,將此事確定下來,待來日陛下移駕長安,眾人皆遷來長安后,擇日把此事辦了。”
“果兒?誰啊?”我心中如此想到,腦內突然一痛,一個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女子便出現在我腦中,還對我說著“盼幼常哥哥早日得勝歸來。”的話語。
諸葛果,諸葛老大的女兒,一個與我有終身之約默契的女子,想不到原主也不是省油的燈,連自己上司的女兒也追求到手了,這也算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了。
想到此處,我也不得不尷尬一笑,向諸葛老大道“弟子與老師女兒之事,老師早已知曉?”
“呵呵,兒女之事,為師安能不知,此豈不是笑話?只是為師與汝相知多年,觀汝人品才干尚可,汝妻又病亡多時,汝之兒女正需人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