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意既定,我也就不再糾結馬兌什么時候能找到合適的地方了,只是將后世看《舌尖上的中國》時候記得的火腿制作方法,大致寫了下來,到時離開成都前交給馬兌便是了。
兩日后的早上巳時,我正在書房內(nèi)看書及翻看之前記下的東西,有侍女來報,說董允來了,現(xiàn)正在客廳內(nèi)安坐,其言為公事而來,并非私誼,望我盡快出去相見。
我一聽,就猜到應該是劉禪陛下的詔書到了,于是連忙收拾好書案上的東西,然后就快步走到客廳,看看是否如我所想了。
到了客廳,方與董允寒暄數(shù)句,董允就直接開門見山,向我說了此次乃是奉了陛下的命令,將陛下的詔書送來,讓我到長安后交給諸葛老大。
說完,董允就從懷中掏出一個東西,然后遞給我,我接過來仔細一看,卻是一個竹筒,而且頂部接口處和底部都用火漆密封好。
這就是這個時代最好的保密手段了,只要收到此份東西的人,一看火漆是否脫落、上面的印章是否完好,就立刻知道此份東西有沒有被人私下拆開偷看了
不過也不要說這個時代,就算是后世,這種保密手段還是有不少人在用的,因為實在是經(jīng)濟實惠,而且使用簡單,效果也不錯。
董允見我接過了竹筒,就向我說,宮中還有要事商討,陛下正等著他回去復命,所以他也不便久留,這便要回宮了。
我當即表示正事要緊,有暇叫上蔣琬、費祎等人,我們幾個趁我還沒有離開成都,好好相聚一次,董允點了點頭,應下了此事,然后我就送董允出門了。
到了大門處,董允停頓了一下,低聲提醒我,詔書既已收到,盡快準備一切遠行之物,早日前往長安,莫要辜負陛下重托。
董允這個時候還記得提醒我一下,實在算是有心了,我當即向他表示感謝,并言自己計劃三日后往皇宮內(nèi)向陛下拜別,然后就率人前往長安去了。
董允見我如此上道,本著聰明人不多說的默契,只是心領神會向我點點頭,說道知道了,定會回宮向陛下稟報,跟著就驅車離去了。
目送董允離開后,我就回到書房中,一邊翻看書房內(nèi)的書籍,一邊思索,老是覺得有件事忘記了,究竟是什么事呢?
印象中這件事不算緊急,但是與我現(xiàn)在搞的人類膳食改善計劃好像大有關系,而且應該費時不少,要在離開成都前交待下去的。
苦苦思索了差不多兩刻鐘,終于想起了是什么事了,于是我立刻命人將還在廚房內(nèi)研究菜式的那名廚子找來,有事要吩咐他。
等那名廚子來到后,我就向其述說了芥末這種從周朝就流傳下來的調(diào)味料,那名廚子最近癡迷開發(fā)新菜式,當即對這種調(diào)味料大感興趣,讓我務必教給他制作方法。
不過我其實對芥末的做法也只是記得大概,只能思路,讓他自己研究,于是便向他簡述了一遍,基本就是說芥末這種東西,是用芥菜籽磨制而成的。
首先將芥菜籽摘下來、洗干凈、搗爛,然后再將這些東西蒸煮一番,以達到殺菌的目的,最后放到太陽下面暴曬,曬制成粉就可以拿來用了,而蒸煮的步驟,是我估計的,到時要試一下才知道有沒有必要,因為以前看過一些資料,說太高溫會將芥菜籽的有用成分破壞,導致做出來的芥末粉沒有辛辣的味道。
制成后的芥末粉微苦,辛辣,芳香,味道獨特,但是用來做菜的話,還略嫌辛辣不足,還要將其調(diào)制成芥末醬,這樣才能用來做菜。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xiàn)金點幣!
芥末醬的做法很簡單,就是用涼水或溫水將芥末粉調(diào)開,再加入適量的油、鹽、醋等調(diào)味料,攪勻成糊狀,放在灶頭一個時辰左右,就能制成辛辣味十足的芥末醬,足可用來做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