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眾人全部坐定,我便和鄧芝客氣寒暄數(shù)句,問他現(xiàn)今工匠是否已經(jīng)安置妥當(dāng),一應(yīng)器物是否齊備,對此次之任務(wù),有何計劃。
鄧芝聞言便立即答道,所有工匠及一應(yīng)器物已經(jīng)全部布置妥當(dāng),只是他們這些工匠對此番要鑄造之物還沒有任何頭緒,還需要我這邊詳細解說一番,才知道應(yīng)該如何制造這些騎兵裝備。
我聽了鄧芝這樣回答,也并不意外,畢竟這些騎兵裝備,乃是前所未有之物,若不然我是從后世而來,光靠自己想象,估計真的想不出來這些裝備。
于是我也不多推托,而是認認真真,詳詳細細將馬掌、馬鐙、馬刀等裝備的樣式和作用一一說了一通,這些工匠耐心聽我解說。
待我解說完畢,問這些工匠是否明白,可有什么疑問,這些工匠全部都表示大致明白,屆時鑄造之時再有問題自會尋我請教。
看來鄧芝挑選這批工匠真心是業(yè)務(wù)精英了,而這幾個骨干就更是拔尖的了,只是聽了我的描述,就大概知道了我要鑄造什么東西了。
不過為了穩(wěn)妥起見,我還是用木棍在地上大致刻畫了一下這三樣騎兵裝備的模樣,雖然我的畫工可說是慘不忍睹,但也大概有個樣子了,總比他們憑空想象要好。
鄧芝看我已經(jīng)將這幾樣裝備都描述完畢,而那些工匠也大概明白了,便問我還有何吩咐,我自是表示沒有話要說了。
于是鄧芝便命那些工匠離開,速去組織一干人等,盡快將方才我所言的器物打造出來,但他自己確實站于帳門處,目送那些工匠離去而已。
我看著鄧芝如此作態(tài),頓時大惑不解,難道鄧芝還有什么事要找我嗎?不過我來到這個時代多時,養(yǎng)氣功夫也算略有小成,于是耐心等候,看著鄧芝送那些工匠出門。
等到那些工匠真的全部離去,鄧芝卻是合上帳門,沒有離開的意思,我便確定,鄧芝真的是有事要跟我商量了,于是我就率先開口道“鄧將軍,特意留此,可是有事與謖商議?”
鄧芝先向我拱手一禮,躬身拜道“馬參軍,汝方才之言,眾工匠已然明白,芝相信三到五日,便應(yīng)該可以做出最初樣品。
只是諸葛丞相之前有言,若此等騎兵裝備果有奇效,便要大量制造,要足以供三萬人之用,芝思及此事,頓覺大是頭痛,未知馬參軍可有良方以教吾?”
原來如此,鄧芝對那些工匠也算頗有信心的了,覺得他們數(shù)天內(nèi)定可以做出我需要的東西,只是對之后大批量制造這些裝備感到棘手而已。
想想也是,這個時代可沒有流水線作業(yè)、機械化生產(chǎn)等手段,就靠那么兩三百工匠,要打造出如此多的新型裝備,可不是那么簡單的。
估計非三兩年的功夫不可,但是按照我和諸葛老大的推算,三年后我們就應(yīng)該要開始第二次北伐了,而騎兵得到這些裝備,起碼也要一到兩年的訓(xùn)練才可以適應(yīng),發(fā)揮出應(yīng)有的戰(zhàn)斗力。
這樣算來的話,這批工匠就要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內(nèi),制造出供應(yīng)三萬騎兵使用的裝備了,如此的話,真的有點難為這個時代的工匠了。
不過就算鄧芝現(xiàn)在請教我,我也沒辦法立即想出對策啊,畢竟我對鑄造之事可以說是完全外行的,看來只能聽聽鄧芝現(xiàn)在的鑄造方法,然后看看能不能套用流水線作業(yè),加快生產(chǎn)速度了。
于是我就向鄧芝問道“鄧將軍,謖對鑄造裝備之事,可算是陌生非常,未知現(xiàn)時工匠們大量制造器物,可有什么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