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苞當即緩緩說道,經他試騎一番,感覺馬鐙和馬掌都有不錯的作用,馬鐙借力效果明顯,他方才在馬上能夠站立起來,就是靠這兩個馬鐙,以他估計,有了馬鐙,騎兵在馬上更易取得平衡,而且能夠更好地揮舞武器作戰,揮動武器的力量起碼比沒用馬鐙前多了三分之一,這可是不得了的估算,等于說攻擊力平白提升了百分之三十啊。
這個數據我可不敢大意,連忙追問張苞,可有估計失誤,以前沒有馬鐙的騎兵,看上去攻擊力也是不俗,怎么說提升就提升如此多呢。
張苞當即回答我說,騎兵一般的攻擊,不是用槍就是用矛,都是借助馬匹跑起來的沖擊力殺傷敵人,除非是騎術十分了得的騎兵,不然是不會用刀劍砍劈敵人的,因為砍劈這種動作,幅度太大很容易摔下馬,就算是騎術了得之人,砍劈之時也不敢太過用力,殺傷力自是有限,因此騎兵除了沖鋒之時有充分的殺傷力外,一旦沖進敵軍之中,基本就喪失了攻擊手段,只能淪為靶子,活生生被敵人殺死。
所以說古代能夠在馬上進行單挑這種高難度作戰的人,莫不是一時良將,普通騎兵的話,想都不用想可以做到,能夠在沖鋒的時候緊抱槍或矛,不摔下馬就是精銳騎兵了。
而一旦用上馬鐙這東西,騎兵在馬上就能輕易取得平衡,自是能夠放心大膽用力劈砍,按張苞所說,提升三分之一只是最少的估算,是用普通騎兵的程度來說的,如果是精銳騎兵的話,可能達到提升一半的攻擊力呢。
這我倒是明白的,猶如駕駛汽車一樣,一般司機的話,就算你給一輛法拉利跑車給他駕駛,他最多就開到一百多公里時速,頂天就一百五十公里時速了,但是如果給一個賽車手駕駛的話,他隨時能開到二百公里時速,甚至如果是在賽車場內,條件許可的話,開到三百公里時速也是分分鐘的事情啊。
駕馭裝備的始終是人,這個真理還真是從古至今都是如此顛破不變,只有適合的人才能將裝備的性能發揮至極致,古今如是,中外如是。
這樣想來的話,馬鐙果然真的是騎兵至寶啊,有它的騎兵和沒它的騎兵,真的就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兵種啊,能夠發揮的作用也是天壤之別了。
沒有馬鐙的騎兵,只能作騷擾、突襲、追擊之用,如果沖擊敵陣的話,就只可以挑布陣薄弱的敵軍沖擊,如果敵陣厚重的話,沖進去就很難憑自己的力量殺出來,一旦深陷敵陣,就隨時會全軍覆沒啊,就算友軍救援及時,也會有嚴重傷亡,對于這個時代組建困難的騎兵來說,就可以說是得不償失了,如非必要,基本是不會有將領選擇這樣做的。
但是如果騎兵有了馬鐙,自身由于居高臨下,殺傷力本就高,加上馬鐙輕易取得平衡,那么對上步兵的話基本上就是屠殺了,如此算來的話,沖陣就算失敗,基本上都能殺出來,死傷起碼會比沒有馬鐙的騎兵減少一半到三分之一,這樣就會成為一個可以接受的死傷率了,那么很多將領就會果斷地投入騎兵沖擊敵陣,騎兵的作用頓時就不一樣了。
得到了張苞的解釋,我總算對馬鐙的作用有了充分的認識,之前還是低估了馬鐙這東西對騎兵的作用啊,看來往后對這邊工匠營區的保衛,還要繼續加強啊。
這個還要取得張苞的支持,不過張苞今天既然親身試過了馬鐙的作用,估計他也會充分重視這邊工匠的保密和安全了,料想不難取得他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