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平不再說話,縮了縮脖子。山內寒冷,他還穿著單衣。望著這個只有半截身子在的老者,軒轅大磐驀然心中有些低沉。儒家啊。讀書人手無縛雞之力,有的半點無風骨,有的,卻是心中堅毅,身死無悔。
曹長卿,張巨鹿,荀平,包括軒轅敬城。這些讀書人撐起這一方偉大。這些讀書人的風骨,江湖的寫意風流,爾虞我詐,學不來。多情多是屠狗輩,但屠狗輩,形不成這般讀書人風骨。
咳嗽了一聲,軒轅大磐推著輪椅,緩緩走入鐵門。“外面風大,先進去吧。天庭回來之后,我便沒有去過。地府有些情報,先看看吧。”
世子殿下徐鳳年跟隨,肆意打量著這掏空整座山頭的奇跡。當年太安城外河畔綿延數(shù)里的佛門石窟,自大奉之前,歷經百年,無數(shù)佛家先賢匠人打造不停,將東西兩面峭壁,整整五里盡數(shù)打造成佛像。那之中共存了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尊佛像,最大的佛像足足十八丈之高,自下向上望不到頭顱,最小的有一寸不到,亦是栩栩如生。
他母親吳素信奉佛道,對于佛家,世子殿下向來不反感,反而是多有研究,倒是離陽如今朝野,對于佛家有些不喜。這一連排的石窟多有損毀。若非黑衣楊太歲在朝中還有些影響力,盡力維護,那一片無數(shù)寺廟僧眾只怕已經被驅逐。
而進了這沂山山內,其內的壯觀比之那傳聞之中卻未曾見過的石窟,更讓人震撼。自這銹跡斑斑鐵門進入,是中層,最大層,向下細細數(shù)去,足足有三十六層,依著山形,一層比一層寬廣,再向上看,細細數(shù)去亦是三十六層。共分七十二煞排列。
每一層皆是環(huán)繞,最中央留有圓坑,階梯扶手盡數(shù)在中央環(huán)繞圓坑邊,圓坑之內側,無數(shù)火把明明暗暗照耀,一尊過去佛赫然挺立。不似一般寺廟大佛或是打坐微笑,或是側躺著悟狀,佛雙腳不立于地,立地位天王菩薩,可此過去王佛竟是雙腳站立,挺立山內,佛像頭顱低垂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態(tài)的發(fā)紋,雙眉彎如新月,附著一雙秀目。卻是無有多少和善,反倒是看起來怒目而下,鼻梁高直,嘴巴不大,只是一條縫隙。雙耳長略向下垂,下頦圓而略向前突。圓融和諧,身著通肩式袈裟,衣紋簡樸無華,一圈圈同心圓式的衣紋,把頭像烘托的異常鮮明而圣潔。
只是這如女子般安詳?shù)姆鹣瘢恢獮楹危雌饋砜偸亲屓烁杏X有些怪異,仿若這佛像立下盡數(shù)地獄。圣潔與兇惡同存于一身。
“為了造這尊佛像,老頭子我特地差人去了一趟兩禪寺。龍樹僧人不愧為佛門魁首。畫出這樁面容,意為地獄佛陀。取自那號稱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薩,只是佛卻不為地藏王,取自過去,未來,現(xiàn)在的過去佛。”
說著荀平似是想到什么好玩的,笑著道“本來鑿空山,雇傭了不少匠人。只是后來外層七十二煞花了六年建好,匠人老頭子我本意是全殺了就好,反正天下剛剛承平,戶籍散亂,都是遠處州郡雇傭來的,死了也無人在意,軒轅大磐倒是發(fā)善心,給全留下,可為了不養(yǎng)閑人,便讓他們打造了這尊大佛。”
“還未建造完成,這七十二煞下十八層在地下,設計有蓮花一百單八踩于佛陀腳下。正好,老頭子我逐步將地府重心放在西域與北方,徽山地方偏南,不適合于做根基,只是負責情報轉運,那些匠人便在下方,估計再有兩三年便完工了。”
徐鳳年咂舌,走進到邊口,伸出腦袋向下探去。下方燈火明暗閃爍,只隱約聽聞下方傳來呼號與叮當聲響。
軒轅大磐出聲喊道“別看了,走這邊。咱們是來找情報的,不是來看大佛的。想看下去我護著你去太安城外石窟,近百萬佛陀給你看個夠。”
“難道不走這繞著下?”世子殿下真如初見世面,微微一愣,探著腦袋望向圍繞佛像盤旋而下的木制石階。
軒轅大磐聳聳肩,無奈